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深红色线条是突出本页主题表达的配筋或(钢筋)构造,其构造节点详图中的主要(特殊)钢筋。
图集构造节点详图中的钢筋,部分采用深红色线条表示(11G101-1总说明第9条)。
如:本页主题是:连梁交叉斜筋配筋LL(JX)、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对角暗撑配筋LL(JC)构造。
节点详图:连梁交叉斜筋配筋构造。其连梁交叉斜筋配筋构造中的对角筋、折线筋就用了深红色线条;
节点详图: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构造,其对角斜筋就用了深红色线条;
节点详图:连梁对角暗撑配筋构造,其对角暗撑就用了深红色线条。#8205;
连梁交叉暗撑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GAZ、GDZ、GJZ、YDZ、YJZ、YYZ、YAZ各自的意思如下:
GAZ:构造暗柱
GDZ:构造端柱
GJZ:构造边缘转角柱
YDZ:约束边缘端柱
YJZ:约束边缘转角柱
YYZ:约束边缘翼柱
YAZ:约束边缘暗柱
扩展资料
“边缘构件”是16G101-1图集中暗柱和端柱的统称,分为两大类: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
YDZ、YAZ是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暗柱,均属于约束边缘构件;GDZ、GAZ是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暗柱,均属于构造边缘构件。这些都是剪力墙结构中特有的,他们的作用都一样,设置在剪力墙的边缘,起到改善受力性能的作用。
区分: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第71-73页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11G101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11G101图集引用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怎么又来问了呀?你是不是前几天提问的那个?已经答过了。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具体做法见平法图集03G101-1第52页。还不明白。我可以截个图,问题是怎么给你看呢?这里又不能发图。
准确讲,就是连梁交叉暗撑。连梁交叉暗撑: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400mm;.2. 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A s ≥V b /2f y sinα(9.3.8-1)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A s ≥γ RE V b / 2f y sinα(9.3.8-2)3.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4 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5 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第9.3.7条的构造要求。
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在11G101图集中,连梁分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和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三种,分别编号LL(JC)、LL(JX)和LL(DX)。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增配对角斜向钢筋。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
剪力墙及连梁章节中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连梁,当跨高比不大于2.5时,除普通箍筋外宜另配斜向交叉钢筋,其截面限制条件及截面受剪承载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在连肢墙中,如果洞口开的再大一些,使得墙肢刚度较弱、连梁刚度相对较强时,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已接近框架。由于剪力墙的厚度较框架结构梁柱的宽度要小一些。
扩展资料: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
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或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设防烈度下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同时也形成两道抗震设防。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应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JX表示连梁交叉斜筋。
连梁交叉暗撑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补充
连梁
在16G101-1图集中,连梁分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和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三种,分别编号LL(JC)、LL(JX)和LL(DX)。
梁暗撑做法
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400mm。
2. 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A s ≥V b /2f y sinα(9.3.8-1)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A s ≥γ RE V b / 2f y sinα(9.3.8-2)
3.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
4 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
5 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第9.3.7条的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