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混凝土因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处出现裂缝。6.梁和板应同时浇筑混凝土。较大尺寸的梁(梁的高度大于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但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建筑结构混凝土技术规程》(JGJ3-2002)第13.7.11条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外表面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应超过25摄氏度;要尽量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主要措施:
1,优选低水化热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和微膨胀剂,减少大体积混凝土体积收缩影响,以降低混凝土可开裂的可能性。
2,在保障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掺加适量粉煤灰以降低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当无设计要求时,控制在25摄氏度以内),如降低拌合水温度、骨料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等。
浇筑混凝土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基本操作要求:
1、在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应控制均匀性和密实性。多采用泵送入模,连续浇筑。当不能一次连续浇筑时,可留设施工缝或后浇带分块浇筑。
2、混凝土运输、输送入模的过程宜连续进行,从搅拌完成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规定,且不应超过限值规定。掺早强型减水外加剂、早强剂的混凝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允许时间。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分层根据当时天气情况可做适当变动,一般不超过30cm。
2、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振捣半径的3.75倍。
3、插入式振动棒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振动棒长的2/3~3/4倍,对于两分层之间,应当插入下层混凝土5cm—10cm。
4、插入式振动棒在每一振动位置的振动时间一般情况为20-30s,最短决不允许少于10 s。
5、桩基混凝土坍落度为7~9cm,由于掺加了减水剂,拌合时间为2.5min,由于为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搅拌时间可适当缩短1.5~2min。外加剂应先调成适当的溶液再掺入。
6、自高处向模板内倾斜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以串筒、溜管及滑槽等设施下落,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倾斜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混凝土垫层浇筑的要求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水泥砼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细石砼必须搅拌均匀,铺设时按标筋厚度刮平,随后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密室。待稍收水,即用铁抹子预压一遍,使之平整,不显露石子。或是用铁滚筒往复交叉滚压3-5遍,低凹处用砼填补,滚压至表面泛浆。如泛出的浆水呈细花纹状,表明已滚压密室,即可进行压光。(3)细石砼浇捣过程中应随压随抹,一般抹2-3遍,达到表面光滑、无抹痕、色泽均匀一致。必须是在水泥初凝前完成找平工作,水泥终凝前完成压光,以避免面层产生脱皮和裂缝等质量弊病,且保证强度。(4)水泥砼面层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施工间歇超过允许时间规定,在继续浇筑砼时,应对已凝结的砼接槎处进行处理:刷一层水泥浆,其水灰比为0.4-0.5,再浇筑砼并捣实压平,不显接槎。(5)养护和成品保护:细石砼面层铺设后1d内,可用锯木屑、砂或其他材料覆盖,在常温下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d,且禁止上人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6)水泥砼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米间距不得大于10m;房屋转角处应做450缝。水泥砼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建筑物连接处应设缝处理。上述缝宽度15-20mm,缝内填嵌柔性密封材料。
混凝土浇筑规范有保持模板内清洁、无积水等要求。
清水混凝土浇筑规范如下:
1、清水混凝土浇筑前应保持模板内清洁、无积水。
2、竖向构件浇筑时,应严格控制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分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
3、门窗洞口宜从两侧同时浇筑清水混凝土。
4、清水混凝土庆振捣均匀,严禁漏振、过振、欠振;振捣捧插入下层混凝土表面的深度大于50mm。
5、后续清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剔除施工缝处松动石子或浮浆层,剔除后应清理干净。
混凝土浇筑作业条件:
1、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铁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合格,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蔽、预检手续。
2、浇筑混凝土用架子及走道已支搭完毕,经检查合格。
3、水泥、砂、石及外加剂等经检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试验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4、电子计量器经检查衡量准确、灵活,振捣器(棒)经检验试运转正常。
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塑料垫块是否垫好。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混凝土浇筑有哪些要求?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2、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泵送混凝土浇筑应符合哪些规定?GB 506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1 宜根据结构形状及尺寸、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浇筑设备、场地内外条件等划分每台输送泵浇筑区域及浇筑顺序;2 采用输送管浇筑混凝土时,宜由远而近浇筑;采用多根输送管同时浇筑时,其浇筑速度宜保持一致;3 润滑输送管的水泥砂浆用于湿润结构施工缝时,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份;接浆厚度不应大于30mm,多余水泥砂浆应收集后运出;4 混凝土泵送浇筑应保持连续;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应采取间歇泵送方式;5 混凝土浇筑后,应按要求完成输送泵和输送管的清理。
泵送混凝土浇筑应符合哪些规定?
1 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结合面应清除浮浆、疏松石子、软弱混凝土层,并应清理干净;
2 结合面处应采用洒水方法进行充分湿润,并不得有积水;
3 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的强度不应小于1.2MPa;
4 柱、墙水平施工缝水泥砂浆接浆层厚度不应大于30mm,接浆层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同成份;
5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后浇带强度等级宜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并宜采用减少收缩的技术措施进行浇筑。
——选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6-2011
一、混凝土 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没有离析现象,实测塌落度符合要求,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严禁私自加水。 二、墙柱烂根、蜂窝麻面等通病的防治 2.1墙柱模板支设完毕,瓦工及时用水泥砂浆堵缝,严禁使用木板、水泥袋塞缝。混凝土浇筑完毕拆模后清理干净。 2.2混凝土浇筑前墙柱根部应先铺设30~50mm后同混凝土标号减石子砂浆,并用铁斗存放,随时用铁锹入模,确保新旧混凝土充分连结,防止跑浆。 2.3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浇筑混凝土时控制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超过2米,超过2米时应使用串筒。 2.4浇筑混凝土时控制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0mm,浇筑时应使用划好高度的皮数杆。 2.5加强振捣振捣时应插点均匀,一般间距小于500mm,洞口两侧内外墙交接处等要振捣密实,每次振捣时间为15s左右,在振动过程中,混凝土翻浆和不再下沉及混凝土表面无气泡泛起,方可将振动棒缓慢上拔,并且控制二次布料时间,严格控制在2h以内。快插慢抽,振捣上一层混凝土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0mm,洞边浇捣时应距洞边300mm以上,同时注意不要碰撞各种埋件,棒头不要顶在模板上。 三、墙顶标高控制 墙体混凝土浇筑标高为顶板底标高向上20mm,框架柱混凝土浇筑标高为梁下口标高向上20mm,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交底仔细测量确保标高准确,上口应拉线找平直。 四、楼板厚度控制 4.1楼板模板支设标高准确、梁板钢筋不超高。 4.2水电预埋的木盒高度同顶板厚度,铁套管在板厚高度焊接短钢筋头控制板厚。 4.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电预埋的木盒上口及铁套管上的焊接的钢筋头都是控制板厚的依据,使用专门制作的板厚控制尺控制板厚,混凝土振实、刮平后每块板至少检查5个点(中间和四角),高处把混凝土铲运走,低处补浇混凝土,直至符合板厚要求。 五、楼板面层控制 5.1支布料机处是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出现浮浆、漏筋、凹坑等缺陷的地方,施工中应注意:洗泵水应注入斗中吊走,不能直接打在楼板上。②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及时把布料机吊走,瓦工及时整平、振实。 5.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使混凝土表面析出水泥浆。 5.3混凝土浇筑铝合金刮尺整平后,瓦工使用木抹子搓毛、脚塘整平一遍,尔后使用铁抹子压光、塑料扫把扫毛,应保证拉毛纹路方向一致、深浅适宜。施工中应根据气温控制好搓毛、压光拉毛的时间以及劳动力的合理组织、调配。 六、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应在浇筑完毕后12小时之内进行,夏季施工时应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3小时左右。 框架柱采用覆膜养护,拆模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和胶带纸将柱子封闭,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墙体和顶板采用自然洒水养护,应保证混凝土表面长时间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后方准上人、支设模板等操作。
1)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已有初凝现象,则应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如有离析现象,亦须重新拌和后才能浇筑。(2)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限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3m,否则应沿串筒、斜槽、溜管或振动溜管下料,以防止混凝土因自由下落高度过大而产生离析。(3)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浇筑处底部填人50~lOO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4)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以使混凝土能够振捣密实,在下层混凝土凝固之前,上层混凝土应浇筑振捣完毕。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规定 (5) 混凝土浇筑工作应尽可能连续作业,如上、下层混凝土浇筑必须间歇,其间歇的最长时间(包括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全部延续时间)不得超过规定。(6)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 如因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中间的间歇时间超过允许时间,则应事先确定在适当位置留置施工缝。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结合力较差,是构件中的薄弱环节,故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力(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缝。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