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房屋建筑伸缩缝规定(房屋建筑伸缩缝规定距离)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房屋建筑伸缩缝规定(房屋建筑伸缩缝规定距离)

更新时间:2025-05-10 20:19:06 阅读量:6228

本文目录

  • 一个楼长度超过多少的时候需要设置伸缩缝
  • 解析建筑伸缩缝设计规范
  • 请问建筑上有伸缩缝吗具体有什么规定呢
  • 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建筑长度超过多少时设缝
  • 楼房伸缩缝怎么处理
  • 建筑物伸缩缝有什么规范
  • 房屋变形缝设置规范
  • 建筑物长度超过多少米需设置变形缝

一个楼长度超过多少的时候需要设置伸缩缝

咨询记录 · 答于2021-11-03

一个楼长度超过多少的时候需要设置伸缩缝

50米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建筑长度超过50米时设伸缩缝。建筑伸缩缝即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施工。

解析建筑伸缩缝设计规范

我们都知道高楼大厦是绝非一日之功就能够建成的,它的背后必定有无数的人在为之奋斗,有为它砌筑砖墙的工人,有日夜兼工的设计师,有细心规划的结构师。然而一栋建筑并不是设计师想让它是什么样就能建成什么样的,因为必定有着许多规范在制约着它,因为设计师需要关心的不仅是这栋建筑的美观和功能方便,还更要兼顾的是它的安全。现在小编就向大家解析建筑伸缩缝设计规范。

建筑伸缩缝也称为伸缩缝,是指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长度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的一条构造缝。伸缩缝是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如墙体、楼板、屋顶(木屋顶除外)等分成两个独立部分,使建筑物沿长方向可做水平伸缩。

按建筑设计规范,框架结构房屋不管哪一向超过50米的应设伸缩缝或后浇带,排架结构为60米均要设置伸缩缝。缝宽30-50mm即可。 建筑伸缩缝只是为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来设置的,为了防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破坏建筑结构,会采用这种方法.不是所有的建筑物都有伸缩缝的。

合理选定恰当伸缩量的缝隙极为重要,缝隙越大伸缩装置越容易遭破坏。采用的缝隙过大或过小,以及没有考虑安装时的温度而调整间隙。特别是针对板式橡胶伸缩装置,易造成破坏。即使是连续桥面,在面层铺装上往往也会出现裂纹。

因此。要采取预先切割桥面,设置接缝,或用较软的铺装层来吸收裂缝,或者安设小型的伸缩装置来解决。在较大纵坡的情况下,如不设置考虑适应竖直变位的构造,也容易产生缺陷,引起破坏。伸缩装置沿桥面纵向,即使伸缩量小,也存在挠度差大的问题,因此,在伸缩装置构造上要给予重视。

伸缩装置与梁体结合成等强的整体无疑是提高其使用效能的重要手段。除模数式伸缩装置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桥梁伸缩装置,与桥面板的固定、结合往往不够充分,效果不甚理想,一般构造尺寸较小、刚度不足,而且对新材料的特征、配合等研究不够深入,所以在选型时应作充分的比较研究。

为防止因雨水而起的漏水现象,虽然在一些钢制伸缩缝装置中,对配合部位采取插入密封橡胶或将排水装置或铺装层面层作为容易清扫的型式,或在整个缝隙中灌注填人防水材料的实用型式。对与桥面的雨水,一般应在伸缩装置附近设集中排水口;对不在日常养护作多次涂漆的构件上,设计上应采用优质耐久的防护材料作有效的处理。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都知道建筑伸缩缝就是防止房屋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热胀冷缩而导致其产生裂缝,所以建筑设计师是否合理选择了恰当的伸缩量的缝隙是十分重要的,对建筑物而言缝隙越大它的伸缩装置就越容易遭到破坏,设计师们通常都可以通过考虑安装时的温度和安装后的温度来适当调整间隙。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对建筑伸缩缝设计规范的全部解析了。

请问建筑上有伸缩缝吗具体有什么规定呢

按建筑设计规范,框架结构房屋不管哪一向超过50米的应设伸缩缝或后浇带,排架结构为60米均要设置伸缩缝。建筑物预留缝隙一般有三种: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统称为变形缝。伸缩缝宽度为30-50MM,沉降缝与抗震缝的宽度及缝内是否需要填充材料,有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所有变形缝的外墙盖缝材料,均用不小于0.5MM厚镀锌铁皮。民用住宅,一般不会有室内变形缝。

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建筑长度超过多少时设缝

大于50米。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第8.1.1条,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所处环境不同,设缝的长度不同,具体如下:

装配式框架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时,建筑长度超过75m设缝;处于露天环境时,建筑长度超过50m设缝。当排架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时,建筑长度超过100m设缝;处于露天环境时,建筑长度超过70m设缝。现浇式框架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时,建筑长度超过55m设缝;处于露天环境时,建筑长度超过35m设缝。

扩展资料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形缝

楼房伸缩缝怎么处理

1、伸缩缝应设置在建筑物应力较集中的部位,通过伸缩缝分割成多个单元,彼此能在温度变化的时候自由伸缩。伸缩缝宽度需要满足相邻单元间最大伸缩尺寸的要求。

2、伸缩缝填充材料常用的有沥青麻丝、氯丁橡胶、浸沥青木丝板、泡沫塑料等。伸缩缝口还要用镀锌铁皮、铝板等作盖缝处理。内墙伸缩缝,随室内装修不同而有多种选择。

3、地下建筑的伸缩缝有防水要求,通常的做法是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玻璃布油毡、镀锌铁皮、橡胶片、内埋式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需要用沥青砂浆、浸沥青木丝板或沥青麻丝等做盖缝处理。

4、变形缝做的防水高度不应小于250 mm,且要做到两侧砌体的上部,内部填充聚苯乙烯的泡沫塑料,上部填充补衬材料,然后卷材封盖,加扣混凝土或金属盖板,盖板的缝隙应用密封材料填充。

5、密封防水接缝缝隙宽度的允许偏差为±15%,深度为宽度的0.6~0.79倍,缝边应顺直,没有凹凸不平现象。密封材料填充要连续、密实、饱满、无气泡、开裂、粘结牢固。

建筑物伸缩缝有什么规范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匀均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之处是除屋顶、楼板、墙身都要断开外,基础部分也要断开,使相邻部分也可以自由沉降、互不牵制。沉降缝宽度要根据房屋的层数定,五层以上时不应小于120mm。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沉降缝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伸缩缝又称温度缝。其做法为: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从屋顶、墙体、楼层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间距在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房屋变形缝设置规范

房屋变形缝设置要求(1)伸缩缝 是为了避免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使房屋构件产生裂缝而设置的。基础受温度影响小,不用断开设缝,地上建筑部分设缝。 (2)沉降缝 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时,在房屋构件中产生裂缝而设置的。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全部断开设缝。现在经常采用后浇带的处理方式,对建筑防水、装修有利。特别注意后浇带处,仍有微小沉降变形。此处的墙、地面的装修应考虑可能开裂,需设缝。 (3)防震缝 当房屋外形复杂或者房屋各部分刚度、高度和重量相差悬殊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由于各部分的自振频率不同,在各部分连接时,必然会引起相互推拉挤压,产生附加拉力、剪力和弯矩引起震害,防震缝就是为了避免由这种附加应力和变形引起震害而设置的。基础受地震影响位移小,不用断开设缝,地上建筑部分设缝。 房屋变形缝小缝宽设置要求:⑴ 任何情况下不能小于70mm; ⑵ 框架结构建筑高度不超过15m,可采用70mm;超过15m的部分,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⑶ 框架-剪力墙结构防震缝的小缝宽按前述第⑵条规定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的防震缝小缝宽按前述第⑵条规定的50%采用,但不能小于70mm。房屋变形缝的现在要求选择1、在变形缝的两侧设双墙或双柱 —— 做法较为简单,但易使缝两边的结构基础产生偏心(用于伸缩缝时因基础可不断开,所以可无此问题 )2、在变形缝的两侧用水平构件悬臂向变形缝的方向挑出 —— 基础部分容易脱开距离,设缝较方便,特别适用于沉降缝3、用一段简支的水平构件做过渡处理 —— 多用于连接两个建筑物的架空走道等,但在抗震设防地区需谨慎使用1、所选择的盖缝板的形式必须能够符合所属变形缝类别的变形需要2、所选择的盖缝板的材料及构造方式必须能够符合变形缝所在部位的其它功能需要 ,如防水、防火、美观等3、在变形缝内部应当用具有自防水功能的柔性材料来塞缝,例如挤塑型聚苯板、沥青麻丝、橡胶条等,以防止热桥的产生。

建筑物长度超过多少米需设置变形缝

当同一建筑物的相邻部分高度相差两层以上或部分高度差超过10米时须要设置变形缝。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产生裂缝甚至倒塌,影响使用与安全。

预先在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留出一定的缝隙,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物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

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形简单,重量、刚度对称并均匀分布,建筑物的形心和重心尽可能接近,避免在平面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同时在地震区最好不设变形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加强整体刚度。

多层砌体房屋,在设计烈度为8度和9度的地震区,当建筑物立面高差大于6米,或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错层高差较大;或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应设防震缝。

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