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自制孔明灯工具和材料:A.拷贝纸 B.裁纸刀 C.剪刀 D.尖嘴钳 E.棉线 F.工业酒精 G.502胶 H.电线 I.棉花 J.竹条;注意事项: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放飞时,需要2-3人的共同协力,强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这样既可以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步骤A.用裁纸刀将竹条削到厚薄3毫米以内,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竹子有弹性,竹圈可能会不圆,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圆形。B.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不过,铜丝不能太细,否则容易烧断,可以用3根铜丝拧在一起避免这个问题。C.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依次同样粘上去,直到拼成一个两端漏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再剪一张圆形薄纸片,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D.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孔明灯不能太小,否则很难升上天。放飞选择晴朗无风的夜晚,一人拿住灯底的左右侧,另一人用酒精将脱脂棉浸透后点燃,直到双手感到孔明灯有上升之势,即慢慢放开双手,孔明灯便徐徐飞起,上升高度可达1000m左右。升空程序建议:孔明灯之制作方法简单,但升空时受到场地与天候之影响较狻大。风大时易将灯体吹斜而使灯体烧毁,下雨时易将灯体淋湿而无法放飞,因此最好走在无风的时候施放。1.先将灯体撑开,并于四周与底部系上控制线。2.填装燃料。3.点火后,将进气口尽量压低,以减少热气流失,但亦不可过低,以免氧气不足而熄火。同时四周之控制线必须拉直。4.加热直至灯体内之热气温度足够后,四周控制线慢慢松开,以维持灯体稳定上升,而底部之控制线必须控制灯体上升之速度与高度。5.球体升空后可以线控制其高度、方向,亦可任其自由飘浮,至此升空完成。
来历:孔明灯又叫天灯,现在又叫许愿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工具和材料:A.拷贝纸 B.裁纸刀 C.剪刀 D.尖嘴钳 E.棉线 F.工业酒精 G.502胶 H.电线 I.棉花 J.竹条; 注意事项: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放飞时,需要2-3人的共同协力,强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这样既可以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 步骤 A.用裁纸刀将竹条削到厚薄3毫米以内,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竹子有弹性,竹圈可能会不圆,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圆形。 B.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不过,铜丝不能太细,否则容易烧断,可以用3根铜丝拧在一起避免这个问题。 C.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依次同样粘上去,直到拼成一个两端漏空,直径约60厘米的球状物.再剪一张圆形薄纸片,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 D.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孔明灯不能太小,否则很难升上天。
孔明灯制作方法教程如下:
1.将生日蜡烛的3-4个切成两半(总共6-8个),将头上的蜡刮下来,这样每根蜡烛都有一个很长的灯芯。
2.将箔切成12x12CM的正方形。
3.折叠铝箔方块的每一面,使蜡不会溢出。
4.使用火柴/打火机熔化蜡烛的末端,使用熔化的蜡将蜡烛粘在金属箔上。
5.取3根吸管连接(将一根放在另一根内),使吸管的长度略短于袋子的宽度。
6.将一根巨大的吸管放在袋子的开口处,将其粘在袋子的边缘。
7.将另一个巨大的吸管垂直放在另一个上方,将它们交叉放在中间并将其粘在边缘,确保袋子紧固。
8.将带有蜡烛的铝箔粘贴到吸管的中心,使蜡烛指向袋子的封闭端
9.(可选)如果您不希望它飘走,请将绳子系在其中一根吸管上
10.握住袋子的尖端并点燃蜡烛
11.完全充满热空气后,将袋子松开
灯笼漂浮是因为物理学。使用热空气可以产生浮力,使火灯升起。箔上的蜡烛加热大袋内的空气,这种加热的空气通过浮力产生升力。袋内的空气密度低于袋周围的空气。由于周围空气产生的浮力,密度的差异导致灯笼从地面抬起。这遵循阿基米德的原理,其指出任何悬浮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浮力的作用,该向上的浮力等于被物体移位的流体的重量。该原理也适用于空气中的物体。
现在我们来谈谈孔明灯的制作方法: 一、选用材料:任何纸类皆可为制作孔明灯之材料,但以选取质料较密、较轻、不易著火之材料为最佳。例如:半透明纸。 二、设计构想(绘大略之设计立体图):设计构想必须考虑到 1 球体之重心位置:尽量避免重心偏离垂直中心线之设计,勿使在升空过程中,火源烧到球体。 2 外形、美视、表面加工:外形设计若为不对称形状,必须注意到火源与重心位置。 3.球体重量与火源大小:球体之重量与升力有关而升力之大小决定放火源加热空气之温度高低与球体大小。球体过重与火源过小皆不适宜。 三、制造程序: 1. 计算灯体之体积与计算分割展开之尺寸(图2)。 2 利用这些展开尺寸以厚纸板切割样板。 3 利用样板切割所 之蒙皮。 4 黏合: (1)黏合方法有二种: (a)重叠黏法:黏好后黏合处会凸出球表面。 (b)黏好后黏合处平贴球面。(图5) (2)黏合步骤: (a)先以两片为单位,加以黏合。 (b)重复(a)之黏合步骤,直至外形完成。 5.安装灯源座:以细铁丝或厚纸板制成底座黏於灯体底部,用铝箔或较轻之铝罐制成之燃料桶安装在底座上。(如图7) 6.测试其稳定度:以吹风机将灯体吹涨,测试其稳定度,并检验有无破洞。(图8) 7.涂装、上颜色。(图9) 四、升空程序: 孔明灯之制作方法很简单,但升空时受到场地与天候之影响狻大。风大时易将灯体吹斜而使灯体烧毁,下雨时易将灯体淋湿而无法放飞,因此最好走在无风的时候施放。 1.先将灯体撑开,并於四周与底部系上控制线。(图10) 2.填装燃料。 3.点火后,将进气口尽量压低,以减少热气流失,但亦不可过低,以免氧气不足而熄火。同时四周之控制线必须拉直。(图11) 4.加热直至灯体内之热气温度足够后,四周控制线慢慢松开,以维持灯体稳定上升,而底部之控制线必须控制灯体上升之速度与高度。(图12) 5.球体升空后可以线控制其高度、方向,亦可任其自由飘浮,至此升空完成。
孔明灯的制作方法:材料:大的薄纸三张,固体酒精一块,细铁丝,胶水等。1、将三张大的薄纸上下对齐叠放。2、竖着对折(将宽度对折),在两边分别用笔画出弧形。3、将边角料剪下。4、用浆糊将裁剪好的三张纸粘成一个三锥形。5、用老虎钳钳一段细铁丝出来,并将细铁丝弯成一个圆形,中间用铁丝固定成十字,并预留出放固体酒精的位置。6、在做好的三锥形的底部周边涂上浆糊,将圆形细铁丝固定住,插固体酒精的尖尖放到里面去。7、燃放孔明灯时,先要把纸撑开,再放上酒精,点火,十几秒过后,热气将孔明灯膨胀,孔明灯即可松手升起。
孔明灯,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它是利用热空气比空气轻,在空气中上升的原理制成的。一、材料竹篾、白纸、细铁丝、酒精、脱脂棉、浆糊。二、制作方法1、用3张薄白纸糊成一个顶端密封的圆柱体,其周长为225cm,高约90cm。2、用宽1cm,厚0.1cm的竹蔑扎一个周长约220cm的圆圈,其下底拴2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3、将竹圈放在圆柱体下端作底,使两者边沿近于重合,用浆糊粘住。4、用竹蔑扎一个小圆圈,直径约15cm,周围包上脱脂棉约10g,作为燃心,然后挂在两铁丝的交叉点上。三、放飞选择晴朗无风的夜晚,一人拿住灯底的左右侧,另一人用酒精将脱脂棉浸透后点燃,直到双手感到孔明灯有上升之势,即慢慢放开双手,孔明灯便徐徐飞起,上升高度可达1000m左右。
做孔明灯的步骤:1、裁竹子。利用小刀把竹条削成小于三毫米厚薄,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竹子有弹性,竹圈可能会不圆,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圆形。2、扭铜丝。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不过,铜丝不能太细,否则容易烧断,可以用3根铜丝拧在一起避免这个问题。3、粘纸片。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知道粘完。4、固定外形。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5、尝试放飞。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