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水的密度是多少g cm3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水的密度是多少g cm3

更新时间:2025-05-10 21:40:42 阅读量:8627

本文目录

  • 水的密度是多少g cm3
  • 水的密度是什么呀
  • 水的密度是多少g/mL,多少kg/L,多少g/L谢了.
  • 水的密度一般是多少
  • 水的密度是多少g/cm3
  • 水的密度是多少
  • “水”的密度是多少
  • 水银和水的密度各是多少
  • 40度的水密度是多少
  • 水密度是多少

水的密度是多少g cm3

水的密度是1×103kg/m3=1g/cm3,它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kg。标准大气压下,当温度为4℃时,水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为1.0g/cm3or1000kg/m3。当水的温度比4摄氏度小(大于0摄氏度)或大于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会减小。

水的密度是什么呀

水的密度是1g/cm³,温度为4°C时,密度为1000kg/m3。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相同气压下,温度高于4摄氏度时,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低于4℃高于0度时,温度越低,水的密度也会越小。如果在0℃以下,也就是冰的状态,密度就保持在了0.91g/cm³。水蒸气的密度也会被温度所影响,水的状态也会影响水的密度,液态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大于水蒸气的。

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₂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缔合分子存在。

水的密度是多少g/mL,多少kg/L,多少g/L谢了.

水的密度如下:

1克每立方厘米(1k/cm3)

1克每毫升(1k/ml) 。

1千克每升(1000g/L)。

国际准单位是一千千克每立方米(1000kg/m3)。

物体中任一点P的密度定义为:

M为该体积元的质量。在厘米·克·秒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克/厘米3;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不论什么物质,也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体积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联系温度T、压力p和密度ρ(或体积)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气体的体积随它受到的压力和所处的温度而有显著的变化。

扩展资料

对一般气体,如果密度不大,温度离液化点又较远,则其体积随压力的变化接近理想气体;对于髙密度的气体,还应适当修正上述状态方程。

人体的密度仅有1.02 g/cm³,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死海海水密度达到1.3g/cm³,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度

水的密度一般是多少

水的密度一般是1g/cm³或者是10³kg/m³。

我们一般认为水的密度是1g/cm³,或者是1×10³kg/m³,但这其实是有前提的。1g/cm³这一数值,是在温度为4℃下水的密度,此时水的密度为最大值。即小于4℃或者大于4℃的水的密度,都略小于1g/cm³。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一般来说水的密度是1g/cm³。温度为4°C时,1g/cm³。水在0℃时,密度为0.99987g/cm³。若水结成冰的话,密度会zai’c冰在0℃时,密度为0.9167×10kg/m。

水的性质:

众所周知,水有三态,分别为是固态、液态、气态。但是水却不止只有三态,水还有超临界流体、超固体、超流体、费米子凝聚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等。

水的密度是多少g/cm3

水的密度是1×10^3kg/m^3。

由于物体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的密度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我们一般认为水的密度是1g/cm^3,或者是1×10^3kg/m^3,这其实是有前提的。

1g/cm^3这一数值,是在温度为4℃下水的密度,此时水的密度为最大值。即,小于4℃与大于4℃的水的密度,都略小于1g/cm^3。

水的性质

1、水有较高的表面张力。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以氢键相结合,形成胶体。

2、水的比热大。水的比热高于其他固体和液体的比热。

3、水的蒸发热高。1g水在37℃时完全蒸发,需吸收2260千焦尔或549千卡的热量。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水

水的密度是多少

水的密度是1g/cm³,10^3kg/m³(t=4℃)。

1.分子式:H2O;

2.分子量:18.016;

3.沸 点:100℃ ;

4.凝固点:0℃;

5.最大相对密度时的温度:3.98℃;

6.密度是指一物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常用希腊字母ρ或是英文字母D表示。在数学上,密度定义为质量除以体积的商:ρ = m V {\\displaystyle \\rho ={\\frac {m}{V}}} 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有时会将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的重量,不过在科学上是不精确的,此物理量应称为比重量(Specific weight)。

7.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合而成写作千克 / 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用符号kg/m³或kgm-3。

常用的单位有:

1克/厘米³,符号为 g/cm³或g/mL)

2千克/分米³符号为kg/dm³或kg/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g/cm³=1kg/dm³=10³kg/m³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³也就是1kg/dm³ 或1×10³kg/m³  。

“水”的密度是多少

水的密度是1g/cm³,10^3kg/m³(t=4℃)。

1.分子式:H2O;

2.分子量:18.016;

3.沸 点:100℃ ;

4.凝固点:0℃;

5.最大相对密度时的温度:3.98℃;

6.密度是指一物质单位体积下的质量,常用希腊字母ρ或是英文字母D表示。在数学上,密度定义为质量除以体积的商:ρ = m V {\\displaystyle \\rho ={\\frac {m}{V}}} 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有时会将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的重量,不过在科学上是不精确的,此物理量应称为比重量(Specific weight)。

7.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合而成写作千克 / 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用符号kg/m³或kgm-3。

常用的单位有:

1克/厘米³,符号为 g/cm³或g/mL)

2千克/分米³符号为kg/dm³或kg/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g/cm³=1kg/dm³=10³kg/m³

例如水的密度是1g/cm³也就是1kg/dm³ 或1×10³kg/m³  。

水银和水的密度各是多少

水银(汞)13.6;水(4℃)1.0。(在常温常压下,单位g/cm3)

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例如在0℃附近,各种金属的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时,物体体积的变化率)大多在10-9左右。

深水中的压力和水下爆炸时的压力可达几百个大气压,甚至更高(1大气压=101325帕),此时必须考虑密度随压力的变化。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扩展资料

特性:

密度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因此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影响物质密度的主要物理量为压强和温度。

气体密度受压强和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通常气体只给出标准状况下或者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其他状况下的密度可以通过气体的状态方程(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范德瓦尔斯方程)计算。

液体的密度主要取决于液体的组分,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但有时也不能忽略)。很高的压强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和压强影响而变化的特性类似于液体,且一般更不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度

40度的水密度是多少

40度的水密度是:0.99222g/m3。

水在常温下的密度是:1g/cm³,10³kg/m³(t=4℃)。

4℃的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密度是对特定体积内的质量的度量,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可以用符号ρ(读作rho)表示,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

水的温度与密度可以对照下表:

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水比较特殊,存在‘异常膨胀’,即0-4℃时热缩冷胀,此时,温度升高,水的密度反而增大;而4℃以上则正常,温度升高,水的密度减小。

由此,才可以出现寒冷的冬天,鱼也能存活,因为由下至上,温度依次4℃递减至0℃(冰水交界面),之后才是冰。

水密度是多少

“水”的密度是1g/cm³,10³千克/立方米(t=4℃)。

在厘米·克·秒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克/厘米^3;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3。

科学上密度的应用

1、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其办法是是测定待测物质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和密度表中各种物质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鉴别物体是什么物质做成的。

2、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