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销售规模小幅下降,线上销售占比提升
根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19年我国家用电器零售额为8032亿元,较2018年小幅下降2.2%,其中61.4%销售额来自线下销售渠道。虽然目前我国家电销售额仍主要由线下销售渠道完成,但随着网络电商的兴起,我国家用电器线上销售占比亦逐步提升。2019年,我国家用电器线上销售渠道销售额占比为38.6%,较2018年同比增加2.4个百分点。
不同行业发展存在差异,小家电实现最快增长
2019年我国五大主要家用电器子行业销售变化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空调、彩电、厨卫系列产品受家电行业整体表现低迷影响,销售额均有所下降。其中彩电销售规模降幅最大,2019年我国彩电销售额较2018年同比下降8.7%;空调与厨卫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6%、1.4%。此外,与我国家电行业整体表现稍显低迷不同,2019年冰洗(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与小家电系列产品销售额仍实现增长,其中小家电增长率超过4%。
中高端产品销售规模迅速扩张,品牌家电更易受顾客青睐
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价格相对偏高但质量较有保障的中高端家电产品销售规模扩张较快。厨卫产品方面,2019年单价超过5千元的洗碗机与单价超过6千元的燃气灶销量分别较2018年增长48.7%、37.5%,涨幅明显;冰洗产品方面,单价超过6千元的洗衣机与单价超过1万元的冰箱销量分别增长40%、10.8%;此外,2019年我国单价超过7千元的空调挂机销量也较2018年有明显增长,增速为17.9%。
与中高端家电市场规模扩张迅速的情况类似,我国品牌家电由于质量以及售后更具优势的原因,较受消费者青睐。顾客在购买家电时普遍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电器,不知名家电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根据中怡康数据,目前我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三个电器品牌为海尔、美的、格力,2019年这三个品牌电器销量在家电行业总销量中占比接近40%。
全渠道销售苏宁抢占最多市场份额
根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19年我国实现全渠道销售收入最高的家电公司为苏宁,共计完成1810亿元销售额,所占市场份额为23.1%;排名第二位的家电公司为京东,2019年全年实现销售额1118亿元,占据14.2%市场份额;天猫以670亿元销售额排名第三位,占据8.5%市场份额;其次国美以463亿元销售额排名第四位,占据市场份额为5.9%,其余品牌市场份额均不足5%。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家电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我国家电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
中国整个家电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但是与其他产品不同,家电产品的生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因此就算进入成熟期,但是要进入衰退期甚至产品消失,还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成熟期主要在于一般市场几乎饱和,各大家电之间将会在有限的市场份额内相互竞争。
从具体产品来看,大部分大家电产品如冰箱、空调、洗衣机均已进入成熟期,而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产品因起步较晚,仍处于成长期。
2、2020年上半年各类家电产量均下降:
2020年1-6月全国家用洗衣机产量3260.2万台,同比下降7.2%;家用电冰箱产量3759.3万台,同比下降6.9%;彩电产量为8312万台,同比减少2.5%;房间空气调节器产量10414.9万台,同比下降16.4%。
3、家电代表企业营收均出现下滑:
中国三家家电行业代表企业——美的集团、海尔智家和格力电器,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均遭遇下滑。从营收规模来看,美的集团领先于海尔智家,而海尔智家领先于格力电器;在营业收入下降幅度上,海尔智家下降幅度较小,同比2019年下滑4%,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格力电器,其较2019年同期下滑了28.21%,而在2020年第一季格力电器营业收入为203.96亿元,同比下降49.7%,营业收入仅有2019年同期的一半。
4、小家电子板块营收恢复正增长:
2020年第二季度,小家电子板块营业收入已经恢复同比正增长,增速达到了15.29%,小家电受益于消费流量向线上集中,且部分小家电企业线上收入占比较高,收入表现处于各子板块领先位置。
5、家电行业发展趋势:
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期提升、社保水平提高等因素,将继续成为推动家电行业增长的驱动力。“十四五”时期,国内家电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和农村市场的全面普及,智能家电正不断地成为家电消费的主要选择,可以预计,智能家电行业将实现快速的发展。
国外取暖器模式成熟重视企业价值收益,国内同行市场空间巨大线上销售提升。国内外取暖器企业多是具有商业前景的企业,致力于为其提供成长初期缺乏的资源,以协助其实现商业价值快速增长。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国外电暖器市场成熟拥有进阶的商业模式,集中度高; 国内取暖器行业产业结构待升级。从市场空间来看:北美取暖器市场增长困难, 国内互联网红利叠加消费升级,市场容量巨大。从渠道方面看:最成熟的美国市场仍然以品牌销售为主,而国内各类渠道繁杂,线上销售迅速提升,部分依赖补贴与营收。 中国取暖器行业处于初级阶段,资源整合盈利亟待突破。取暖电器行业具有市场空间广阔、销售范围广、用户分散、销售单价差别很大等特点。当前中国取暖器行业在商业模式方面,一部分呈现“取暖器电商化”特点,把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的补充手段;而提供低价化的产品,只能解决浅层次的行业痛点。互联网与取暖器行业的上下游资源整合,以“低价套餐+服务承诺+过程监控”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省钱、省时、生理的服务。未来,取暖器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建立在其对各方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创造力的交易流量上。
电暖器发展趋势
用户的年轻化,使得产品体验更为重要。在取暖器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对行业较为重视并提出了较多的需求和建议,因此满足用户需求将是行业立根之本。城镇化率提高,互联网进一步普及,取暖器行业近年来从传统的模式转换到互联网融合模式。随着行业各大平台挖掘并下沉三四线城市,企业从供应环节到生产再到售后环节全环节整合,并以产业赋能为纽带,为众多优质的公司提供品牌、设计、系统、供应链等全方位支持。物联网和智能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到取暖设备上。取暧器行业新技术场景使得行业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技术加持使得行业的服务效果和产品受到用户的青睐。新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给行业标准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间,通过新技术加入到行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解决行业痛点和问题,保障行业服务效果,实现行业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
全球电暖器总体规模分析
根据我们调查:2020年,全球电暖器市场销售额达到了2662.1百万美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3159.5百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26%(2021-2027)。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1-2027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
地区层面来看,北美市场占据最大的全球市场,2020年市场规模为1072.8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40.30%,预计2027年将达到1179.1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为37.32%;2020年中国和欧洲也相应占据了28.66%和19.51%的市场份额。在销量层面,中国市场约占55.37%的规模,但价格相对较低,中国市场以长江流域消费为主。
从产品类型及技术方面来看,分为对流式电暖器和辐射式电暖器,其中2020年对流式电暖器收入为2540.3 百万美金,占据95.42%的市场份额;辐射式电暖器收入为121.8 百万美金,占据4.58%的市场份额;从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来看,电暖器分为家用和商用,在2020年分别占据80.24%、19.76%市场份额。家用电暖器仍然是电暖器应用的最大市场。
市场上的主要电暖器生产商包括GlenDimplex,美的集团,Hearth Home Technologies,先锋电器等,全球前十企业市场占比近43.46%,整体市场集中度不高,高端市场大部分由欧洲和中国企业垄断,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较为激烈,影响了市场的良性化发展。
小家电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他不需要卖家去维修!而且它的使用寿命不长!而且现在很少有维修人员去修,一般家庭小家电坏了就会当废旧物品处理!!!比电视洗衣机等大型家电赚钱!如果你做的是品牌小家电,那么它的价格比同类杂牌产品的价格高,利润当然就低啦! 所以你如果做的话 最好是名牌产品和杂牌产品个做些!因为消费者不同嘛!有的喜欢便宜的!有的喜欢名牌! 祝你生意兴隆!!!!
虽然不如大家电“出镜率”高,但近些年,小家电产品类型的不断丰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外销保持快速增长、众多企业纷纷投资“试水”……每一条都昭示着中国小家电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赛迪顾问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中国小家电产业的产量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2006年产量达到127497万台。目前,中国小家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更是完成出口92511万台,全球80%以上的小家电产品出自中国。而国内小家电生产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一带,特别是广东,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优越的地理位置、配件厂云集等有利条件下,全国63.4%的小家电制造企业选择在广东扎根,此外,落户江苏、浙江、福建聚集的小家电生产企业数量也分别占去了行业总规模的6.6%、14.1%和8.4%。 细分市场上各品牌大显身手 小家电产业的产品类别繁杂,按照用途被分为厨房小家电(微波炉、电水壶、电咖啡壶、食品加工机、油炸锅、电饭煲、面包机、电磁炉、电烤箱等)、家居小家电(电熨斗、吸尘器、电风扇等)、个人护理小家电(电吹风、剃须刀等)。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厨房小家电产品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81.2%,这一方面是由于被划分为厨房小家电统计范围的产品品类较多,另一方面,微波炉、电饭煲等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家庭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厨房电器,其市场销售一直十分红火。 2006年,小家电知名品牌继续扩大着行业领先优势,横向进行品牌比较可以看出,飞利浦、松下在家居和个人护理小家电产品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美的、格兰仕、海尔、苏泊尔则在厨房小家电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亚都、奥普、九阳都是以单一产品打响品牌知名度,分别在空气净化加湿器、浴霸、豆浆机产品细分市场上占据绝对领先位置,而在一些市场规模较大的小家电产品上,品牌集中度已经有显著提高,强势品牌的市场地位得到了体现。 厨房小家电品牌集中度不断提升 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消费者对厨房小家电的功能特点有了更多的认识,正在逐步地接受厨房小家电。厨房小家电产品以其节能、实用、健康的形象进入消费者的家庭,逐渐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同传统的烹调方式比,厨房小家电使用安全、便捷、便于清洁、效率高,具有明显的功能优势。近年来中国厨房小家电市场销量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上升。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厨房小家电市场总体规模达692.4亿元,与2005年的604.5亿元相比,增长了14.59%。其中,作为厨卫电器的主力军,燃气灶、吸油烟机、电饭煲的市场销售额分别达到115.0亿元、80.4亿元及39.2亿元。 厨房小家电市场需求量增加,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对产品本身提出了种类多元化、设计精品化、功能实用化等更高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在丰富着自己的产品线。 随着产业集群化和资本的渗透,厨房小家电行业将会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直至淘汰的趋势。2006年,厨卫电器市场经过几年的培育,已经逐步形成了良性的市场主体,品牌集中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电饭煲产品市场上主要活跃的品牌有美的、苏泊尔、格兰仕、三角、半球等,其中美的占据了46.6%的市场份额,在电饭煲市场掌握着绝对发言权。吸油烟机市场则主要是帅康、老板、方太、华帝等品牌,这五个品牌共占去市场总份额的43.8%。燃气灶市场上的前五位品牌是华帝、帅康、美的、老板和方太,分别占去了13.2%、8.0%、6.3%、3.8%和3.1%的市场份额。 家居小家电成为新热点 家居小家电产品主要包括电风扇、电暖器(暖风机)、电熨斗等传统产品,也包括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吸尘器、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新兴产品。在一轮轮购房热潮的推捧中,曾经长期被视为边缘化产品的家居小家电市场在2006年被激活,成为城市消费者的新宠,拥有家居小家电的数量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又一个新指标。2006年,中国家居小家电市场全年销售额已达到126.3亿元,占据小家电市场份额的14.8%,比2005年增长12.6%(见表4)。不少大家电厂商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凭借原有的品牌、渠道、技术优势,迅速“兴风作浪”,促成了家居小家电市场目前的竞争格局。 此外,家居小家电几家领军生产企业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十分注重对海外市场的开发,凭借种类齐全、价格低廉、市场操作相对规范等优势打入海外市场,成为小家电产品出口的拳头产品。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家居小家电市场将持续放量增长,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7%左右,预计在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181亿元。 个人护理小家电蕴含诱人利润空间 如果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家电做比较,电动剃须刀和电吹风等小件产品同样可以卖到千元以上,可想其利润空间会有多大。据分析,消费者之所以肯为小产品付出大费用,主要是希望日后通过使用产品获得享受,因此,个人护理小家电比其他小家电产品更为强调外观设计、科技含量、材料选择、实用性、舒适性的全面品质。而高利润率更容易吸引实力强大的企业参与竞争,又从侧面激励了个人护理小家电产品领域的不断升级。2006年,中国的个人护理小家电市场成为众多家电厂商新的利润增长点,多种产品市场处于导入期,发展前景广阔。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个人护理小家电市场已达到约4800多万台的市场规模,2006年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总量达到5500万台左右,增长率达到14.5%。销售额也由2005年的31.2亿元增加到34.4亿元,增长率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