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1、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圆柱(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
4、圆锥(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3。
5、球体体积=4/3(圆周率×半径的三次方)。
体积公式是用于计算体积的公式,即计算各种几何体体积的数学算式。比如:圆柱、棱柱、锥体、台体、球、椭球等。体积公式:计算各种由平面和曲面所围成。
一般来说一个几何体是由面、交线(面与面相交处)、交点(交线的相交处或是曲面的收敛处)而构成的图形的体积的数学算式。
扩展资料:
立体几何图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柱体:包括圆柱和棱柱。棱柱又可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按底面边数的多少又可分为三棱柱、四棱柱、N棱柱;棱柱体积都等于底面面积乘以高,即V=SH;
2、锥体:包括圆锥体和棱锥体,棱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及N棱锥。
3、旋转体:包括圆柱、圆台、圆锥、球、球冠、弓环、圆环、堤环、扇环、枣核形等。
4、截面体:包括棱台、圆台、斜截圆柱、斜截棱柱、斜截圆锥、球冠、球缺等。其表面积和体积一般都是根据图形加减解答。
不同图形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体:(长方体体积=长×宽×高)/2、正方体:(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2、圆柱(正圆):【圆柱(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3、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归纳为:(底面积×高)4、圆锥(正圆):【圆锥(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3】5、角锥:【角锥体积=底面积×高/3】6、球体:【球体体积=4/3(圆周率×半径的三次方)】7、棱台: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物理公式:扩展资料: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均是零体积的。常用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棱长是1毫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毫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当物体占据的空间是三维空间时,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该物体的体积。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都是零体积的。体积公式,就是计算各种几何体体积的数学算式。即计算各种由平面和曲面所围成。一般来说一个几何体是由面、交线(面与面相交处)、交点(交线的相交处或是曲面的收敛处)而构成的图形的体积的数学算式。常见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下:棱柱的体积=底面面积×高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长×宽×高。(底面积乘以高S底·h)如果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则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a·b·c。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乘以高S底·h)如果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则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a·a·a=a3。以上为常见的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公式,就是计算各种几何体体积的数学算式。
长方体容器的容积=长宽高(指容器内部的长宽高)就是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容器的容积=长宽高(指容器内部的长宽高)
圆柱容器的体积=底面积高(容器内的底面积及高)
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即立方分米)、毫升(即立方厘米)、立方米
圆柱容器的体积=底面积高(容器内的底面积及高)
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即立方分米)、毫升(即立方厘米)、立方米
在应用题中,一般都是把体积当作容积
1L=1000ML,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L=1立方分米=1000ML=1000立方厘米
容积的概念有别于体积。容积是内径,体积是外径,即容积的内径是剔除了物体的厚度进行计算的。
介绍:
容积率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地价水平。人们购买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为了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房屋。
房屋的单方开发成本=房屋单方造价+楼面地价+税+费
楼面地价=宗地总价/宗地内允许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规划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容积率
容积率=地上建筑总面积÷规划用地面积
因此,楼面地价比单位地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地价的高低。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边长边长边长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圆椎体体积=1/3底面积高球体体积=4/33.14半径的三次方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面积=1/2底高圆形面积=3.14半径的平方
不同形状的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是不同的,下面是各种不同图形体积计算公式:
1、正方体体积=a³ a为棱长。
2、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3、圆柱体体积=πr²h 即底面积×高。
4、圆锥体体积=1/3πr²h 即1/3×底面积×高。
5、球体体积=4/3πR³。
扩展资料:
体积的单位换算:
1、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000000立方毫米=1升=1000毫升=0.061 立方英寸
2、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毫升=0.000061 立方英寸
3、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1000000000立方毫米=0.353 立方英尺=1.3079 立方码
4、1 立方英寸=0.016387 立方分米=16.387立方厘米=16387立方毫米
5、1立方英尺=28.3立方分米=28300立方厘米=28300000立方毫米
6、1 立方码=27 立方英尺=0.7646 立方米=164.6立方分米=164600立方厘米=164600000立方毫米
7、1 立方尺 = 31.143蒲式耳(英) = 32.143 蒲式耳(美)
8、1 加仑(美) =0.0037854118 立方米 =0.8326741845 加仑(英)
圆柱体积公式:V=πr²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即 V=S底面积×h=(π×r×r)h,(V表示体积,π=3.14,D表示底面直径,h表示高)先求底面积,然后乘以高。
直圆柱也叫正圆柱、圆柱,其具有以下性质:
1、直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圆;
2、直圆柱的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和两个底面相互垂直;
3、直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
不同几何的体积公式:
1、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2、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圆柱(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
4、圆锥(正圆)体积=圆周率×底半径×底半径×高/3。
5、球体体积=4/3(圆周率×半径的三次方)。
一、计算依据
1、水灰比(重量比)
单位体积内水的重量与水泥的重量之比为水灰比。这个数据由设计单位给出。一般取值为0.45~1.0。
对于工程设计院给定水灰比K=0.5即水:灰=0.5。水的容重为1T/m3,由此求得每m3水泥浆中水泥用量为1T/0.5=2T。
2、水泥浆在地层中扩散范围
本次注浆是在松散的填土层中置入一根5.5m长的注浆花管(L=5.5)。注浆花管侧壁有注浆孔,水泥浆在压力的作用下注入土体中赶走土中的空气和水估据其位置。
注浆的结果水泥浆在每根花管中形成一个园柱体,本次注浆这个园柱体的直径D=0.5m,长度L=5.5m。由此求得每根注浆花管注浆体积为:
V花管=0.5m×0.5m×3.14×5.5m/4=1.08m3/根。
二、水泥量计算
1、根据孔隙比求每根注浆花管注浆体内水泥浆用量
孔隙比 :e=孔隙体积/固体颗粒体积,对于工程松散的新近填土e=1.2。由此求得每根花管注浆体内水泥浆的体积为:V水泥浆=×1.2=0.59m3/根。
2、求每根花管水泥用量:W花管=2T/m3×0.59m3/根=1.18T/根。
3、求注浆水泥总量
设计院给出本次花管总数2788根,由此求得:W总量=1.18T/根×2788根=3290T。
扩展资料
水泥注浆材料
1、水泥浆
水泥注浆材料最常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优点是:原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无毒性、施工工艺简单方便。 缺点是:水泥浆液稳定性较差、易沉淀析水、凝结时间长,并且由于水泥颗粒直径较大,注入能力对微细裂隙往往受到限制 。
2、水泥黏土浆
黏土的粒径一般极小(小于 0.005 mm)、比表面积较大、遇水具有胶体化学特性。 黏土矿物的特征是其原子呈层状排列,不同的排列形式组成了不同的黏土矿物,最常见的是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
3、水泥-水玻璃(硅酸钠)浆
水泥-水玻璃浆液是以水泥和水玻璃为主剂,两者按一定的比例采用双液方式注入, 必要时加入速凝剂或缓凝剂所组成的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浆液的凝结固化反应包括水泥水化反应、 水泥水化反应产物 Ca(OH)2 与水玻璃的反应。
即水泥与水拌和成水泥浆液后,由于水解和水化作用,产生活性很强的 Ca(OH)2;水玻璃与 Ca(OH)2 起作用,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体—水化硅酸钙。
水泥-水玻璃浆液克服了单液水泥浆的凝结时间长且不易控制、结石率低等缺点,提高了水泥注浆的效果,扩大了水泥注浆的适用范围 。
4、超细水泥浆
水泥注浆材料自 1838 年英国汤姆逊隧道开始应用。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普通水泥粒径较大,渗透能力有限,一般只能渗入大于 0.1 mm 的裂隙和孔隙中,而对于微细裂隙注浆效果较差。
为了在低渗透介质中提高水泥浆的可注性,超细水泥注浆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日本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就率先研制成了超细水泥注浆材料,美国、俄国也相继开发成功这一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注浆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泥灌浆
水比重:1.0,水泥比重:3.01000克水占体积=1L1000克水泥占体积=0.333L浆体密度=2000/1.333=1500.381L浆体=1500.38/1:1=750.19克水+750.19克水泥设已知浆体10L须水7501.9克+水泥7501.9克
加固1m3土体的水泥用量为270kg。
一、换算公式:
1tf/m3=9.80665KN/m3≈10KN/m3。
18KN/m3÷10KN/m3=1.8tf/m3。
加固土体的水泥用量=被加固土体的重度×水泥掺量。
二、假定规定水灰比为0.5,已知水比重为1,水泥比重为3.1,即可计算得:
总重量÷总体积
即(1+0.5)÷(1/3.1+0.5/1)=1.823,如此类推。
三、有关水泥土搅拌桩的计算
(一)搭接的水泥土搅拌桩每幅桩截面积的计算:见每幅搅拌桩的截面积计算表(SMW工法)。
(二)水泥土搅拌桩水泥用量的计算:根据上海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得知:土的重度(r0)在16~20KN/m3之间,大多为18KN/m3左右。当设计未表明被加固土体的重度时,土的重度按18KN/m3来计算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用量。
扩展资料: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分为浆液搅拌法(以下简称湿法)和粉体搅拌法(以下简称干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软—可塑粘性土、松散—中密粉细砂、稍密—中密粉土、松散—稍密中粗砂和砾砂、黄土等土层。
不适用于含大孤石或障碍物较多且不易清除的杂填土,硬塑及坚硬的粘性土、密实的砂类土以及地下水渗流影响成桩质量的土层。当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时不应采用干法。寒冷地区冬季施工时,应考虑负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