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搞清楚卫生间臭味的来源,主要有地漏,马桶,洗漱台下水,换气扇(不管有没有窗户都要装)第一检查马桶,现在的马桶一般是用玻璃胶封住的,可以靠近闻一下,如果有臭味(那种从下水道排出的酸臭味,很特别,也不容易搞混),可以用玻璃胶在把下边打一圈,封堵住就好了,再就是看马桶的水封,如果还是有臭味,说明马桶的水封被破坏,这时候就得换马桶了。地漏:一定要装上防臭地漏,靠近问一下,如果有持续的异味散发,那么地漏就不防臭了,换一个新的就好了,网上买个芯很容易就替换了,如果没有味道就可以排除了,家里有不用的地漏把它用沙袋堵起来。洗漱台:正常情况下开发商安装的水管就有水封(即一个向上的弯弯,可以保留一部分水隔绝下水道的臭味)但也不一定,这时候就要注意了。一般师傅安装洗漱台的时候默认你家的下水管里是有水封的,这样他会直接把下水伸到管子里去。如果这时候你家里卫生间有持续的酸臭味,很可能就是没有水封导致的,如果你在洗漱台闻到了持续的味道,很容易解决,把下面的伸到下水管里的管子打个弯,然后把下面做好密封,问题立马解决。5排风扇和风道:一般开发商交房的时候在风道口会安装止逆阀即单向阀,气只能由卫生间流到管道里,不能流,如果没有安装,你家里在安装排风扇的时候一定要安装,也就几十块钱一个,同时排风扇也要安装好,经常换气。END注意事项有窗户的要经常打开窗户换气,同时把换气扇打开,还可以放点空气清新剂,这样保证你家的卫生间没有任何的异味了。
新家具放了半年了,还是有味道,说明此前没注意选择环保材质家具和无甲醛和苯的油漆、涂料,这才是“根”和“本”的原因所在。所以,现在的解决办法也能不是单一的,希望你采取“综合治理”。 建议:勤通风(只要天气好就开窗,把所有柜门打开,抽屉拉出),利用活性炭吸附、栽种某些植物,用一些光触媒类的喷剂,还有是用臭氧消毒机氧化甲醛,不建议采用化学药剂清除甲醛。 在日常生活中,甲醛经常出现于新装修的房间或新买的家具中,成为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通风、炭吸附法除甲醛,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而且家具或装修材料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是不断散发出来的,即使闻不到甲醛那种呛味道,也不代表空气中的甲醛不超标。 据有关报道,家具、木质地板、装修材料等的甲醛完全散发需要好几年年。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持除甲醛。 保持通风、种植绿色植物、活性炭吸附以及使用化学药剂清除甲醛,有一定效果不太明显,即使如此也要采用,因为毕竟还有一定效果。使用化学药剂清除甲醛,化学药剂不能重复使用,不够环保,还可能生成另一种有害气体,建议使用家用臭氧消毒机不但可以杀菌消毒,还有有效祛除甲醛。 臭氧(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有特殊的草腥味,是强氧化剂,在无水和有水的条件下均可氧化甲醛,臭氧与甲醛发生脱氢反应,甲醛化学键键长发生变化并产生断裂(主要是C-H断裂和O-H键生成),形成络合物和HOOO,完成对甲醛的氧化和分解过程。 一般来说,家用臭氧消毒机(使用家庭果蔬消毒机也行),每平米消毒1分钟,一天一次。新装修的房屋为尽快入住,或者入住后仍有呛鼻的甲醛味,一天可放臭氧3~5次,连续七天,这样可以很快分解大部分有毒物质残留,及早还你一个健康时尚的家。 “去除甲醛”尽量要避免的误区:1、、用红茶、菠萝、橘子皮、空气清新剂去味。这个方法最要不得,因为根本没有一点效果,基本上是把有害气体的味道掩盖了,反倒让您放松了警惕。千万不要自欺欺人。2、有人说家里放盆水可以吸收甲醛,有人说用植物可以吸收甲醛。水和植物多少有一点点效果,但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的。3、白醋是民间土法,根本没效果,臭氧请慎用,本身就对人体有害的。还有一些打着植物提取有各种喷剂,请擦亮眼,请慎用!
装修污染被称为室内的“隐形杀手”,其中的有害物质对女性、儿童和老人的伤害更加严重。装修后闻不到味道不等于没有污染,甲醛超标4倍以上才能闻到剌激性的气味。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时,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乏力等现象,重者还会导致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如果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苯,会引起慢性中毒,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有的人会更敏感些. 吊兰、芦荟、虎尾兰能大量吸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消除并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还要经常通风.
家具放久了,有味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无论是哪种材质的家具木材本身是没有味的,家具的味道一般主要来源于后期的木皮和油漆。一般来说,纯实木家具也有味道,但味道较轻,大多来自于植物的清香,不会给人造成恶心的身体反应,它一般带有淡淡的植物特有的清香味,没有刺鼻的感觉,这种淡淡的清香味会留存好久,大多还能给人以清香之感,有醒脑提神的舒服之感。而实木复合的家具,其木材在使用过程中已经添加了胶水,后期的木皮上色等还需要使用胶水,会散发浓烈的味道。如果是人选板材,里面会含有脲醛胶,但如果家具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让人闻到后很不舒服,这种味道大多是来自于油漆的味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油漆要非常环保,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是很便宜的油漆,质量较差必然味道大。经常开窗通风散味。通过保证室内的通风环境条件的话,也能够加速去除家具的味道,这样也能够更快速地减少室内空气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能够减少危害。但是这个方法需要长时间保持开窗,冬天和雨季不建议使用。如果发现闻到家具上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并且家具是实木实具,可在家具低下放一盆冷盐水,因这实木家具的味道大多来自于油漆的味道。如果想更快的去除的话,可以让冷盐水加热后放在家具的最下方,这样过几天后家具的味道会很快消失的,但要注意油漆同样对人体有害。还可以把洋葱剁碎放在盆子里,然后搅拦开,接下来放到家具上适合放置的地方,这样过几天以后家具上的油漆味会很快消失。这个时候的水温用常温就是最合适的,但夏天会蒸发的快一点,意味着夏天味道会消失的快一些,如果是冬天可保证室内的温度,这样也会加快家具上的味道的消失时间。
可能是由于床头柜里的甲醛等有毒气体超标引起的,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来明确诊断。除甲醛:合理通风不盲目。为了去除甲醛,得出的结论是甲醛这种无形的东西温度需要达到19度以上甲醛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挥发,而且温度越高、挥发越快;如果窗户一直开着,室内与室外风力对流,反而降低了室内的温度。尤其是冬天,室内与室外风力对流特别冷,不利于甲醛的挥发;另外,长期风力对流会使得新装修的房子失去水分出现干燥开裂的情况。但是,也不是环境越封闭越好,如果释放的甲醛无法与室外的新鲜气体交换循环流通,甲醛挥发出来散发不出去,就会给室内的物品形成二次污染。
短时期的味觉失灵或异常是因为外界条件(如药物、食物)所至,可以自行恢复;味觉:疾病的“报警”信号甜、酸、苦、辣、咸,构成了各种不相同的味觉感。有趣的是,人们的味觉感受差异很大。1932年,美国科学家阿瑟·福克朗博士和助手诺勒,在实验里配制了一种叫苯硫脲的有机化合物。诺勒忍受不了这种化合物散发出来的苦味,但是,福克斯却若无其事。两人为此争执不休。原来,他俩对苦的味觉截然不同。人们的味觉还会受到外来影响的干扰和欺骗。比如,同是一罐猪肉,在青藏高原食用,就比在青岛海边上食用味道来得鲜美,因为味觉在低气压情况下最灵敏。在非洲西部及我国海南岛热带森林里,有一种叫“神秘果”的植物,只要尝一点这种果肉,4小时之内,不论你再吃酸的还是苦的,嘴里总是甜滋滋的;而另一种叫做毒林匙羹藤的植物,在品尝它叶子后的24小时内,纵然再吃蜜糖,人们也一点感觉不到甜了。随着人们对味觉的重视和研究,获得了许多令人惊异的研究成果。在糖尿病、甲状腺肿瘤和青光眼的病人中,味盲者要比正常人高出许多倍。由此,科学家们认为,味觉障碍可能是患有某种疾病的“警报”。最近,美国西北大学肿瘤系主任杜活沃在试验后指出,只须在患者的舌上滴上几滴味觉刺激剂的稀释液,便有可能在几分钟内根据其对味道的反应情况,以早期筛查其是否患有癌症。许多国家的癌症研究专家发现,相当多早期癌症病人,会有味觉减弱的现象,大约1/4的晚期癌症病人的突然消瘦,与异常的味觉有关,味觉异常会导致厌食。因而,味觉消失而引起的厌食,很可能就是患病的标志之一。但是,年纪大的人,他们的味觉与年轻人不同。年轻人认为好吃的东西,老人则认为苦而酸,这是因为人的鉴别甜、咸的味蕾先萎缩,而感觉苦、酸的味蕾寿命却长得多的缘故。所以,老年人不要嘴里一发苦发酸,就疑心生了癌症。当心快餐综合征近年来,快餐如汉堡包、三明治、方便面等大量占领市场,它以快捷方便而受到人们欢迎。更有甚者,有些人为图方便、省时间,天天吃方便面或进快餐店,时间一长就生出一种叫做“快餐综合征”的病来,其症状是味觉异常。通常,引起味觉异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长期服用治疗风湿病等药物产生的副作用;肾脏或肝脏等内脏疾病;由于年岁大引起的生理上味觉减退;中耳炎等手术引起引起的味觉神经瘴碍等。因饮食引起的味觉异常最早是在日本出现的,近几年,随着快餐饮食方式的普及,我国的患者也日趋增多。这种味觉异常的症状是:不知道吃的食物本来的味道,不管什麽都只感觉甜味,什麽也不吃时口中发苦,舌头有一股火辣的感觉。如果了解一下这种患者的饮食方式,他们几乎都偏食或图省时而过多地食用快餐时评或方便面。因饮食引起的味觉异常,不是很快就表现出来的,而是在本人没有察觉之中慢慢出现的,所以,一般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待到觉察仍不以为然,往往错过了早期治疗的大好时机,最后留下终生的残疾。目前检查味觉正常与否有两个方法。首先,用电气味觉计做检查。原理是将电气味觉计的触针放在舌头的不同部位,利用电流对舌头的刺激,来检验支配舌前方的鼓索神经区和味蕾,并检验支配舌根中央的舌咽神经区是否正常。如果电流刺激后产生金属味(类似于舔旧铁钉那样的味道)即为正常。一般这个检查较容易通过。接着进行第二项检查,将渗入酸、甜、苦、咸各种味道的直径5毫米的滤纸分别放在舌尖的左右两侧,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在表上列出的酸、甜、苦、咸各种味道的直径5毫米的滤纸分别放在舌尖的左右两侧,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在表上列出酸、甜、苦、咸无的栏目中打勾。如果一次不能确认,就增强浓度试验。溶液浓度由弱至强分5个等级,分别表示味觉灵敏、正常、正常临界值、轻度味觉异常和中度味觉异常。如果在这5个等级内还不能确认,则味觉是高度异常了。例如某女大学生不易区分酸味与苦味,这与她在学习之余还担任家庭教师的紧张生活有关。每次教课前因无时间用餐,只得吃汉堡包和炸土豆片。饮咖啡来充饥,天长日久就出现味觉失常。幸好她出现症状的时间还不算长,及时纠正饮食方式,味觉便恢复了。那么,为什么过多摄取快餐食品会引起味觉异常呢?这是因为吃快餐食品普遍存在锌摄取量不足的问题。原来,我们的舌头上的味蕾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得借助唾液内一种叫做味觉素的含锌的唾液蛋白。味觉素也是口腔新膜上皮细胞的营养因子,缺锌时,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结构与代谢产生异常,出现上皮增生和角化不全,容易脱落,结果是掩盖和阻塞了味蕾小孔,造成味觉不灵敏,进而影响食欲。此外,缺锌还会影响与核酸及蛋白质代谢相关的多种含锌酶的活性,对味蕾的结构与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味觉灵敏度。顺便指出,在高温季节,大量的锌(多达1毫克/升)随汗水排出体外,食欲减退的现象会愈发严重。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夏季普遍食欲不振的原因。通常成人每天必需的锌摄取量是15毫克,如果准时摄取营养平衡好的饮食,则不用担心锌的不足。但是快餐食品内包含了多种食品添加剂,例如在香肠、干酪、罐头、调味汁、冰淇淋、清凉饮料等食品中常含有能防止氧化。改善保存期的食品添加剂聚偏磷酸钠,还有放在固态肉羹汁和调味品中的甲基纤维素等。这些食品添加剂由十二指肠吸收进入人体后会造成体内锌元素的丢失,从而引起体内缺锌,导致味觉异常。总之,我们须知快餐食品只是工作紧张没时间用餐时填饱肚子的应急措施,而养成习惯天天吃则对人体有害无益。因为除了造成味觉异常外,常吃快餐食品,人体几乎不能吸收到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造成维生素B1不足,那么唾液的分泌受阻。再者,舌头是消化器官的前沿,是感知身体异常的重要器官,一旦舌头失灵,也就无法及早预报身体的异常了。味觉异常,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关键。如果症状轻微,则采取多吃含锌多的食物或服药治疗。含锌多的食物有牡蛎、小鱼、海藻、芝麻、荞麦、蛋黄、绿茶、动物肝脏、香菇、豆豉、黄豆面等。但是,如果听其自然放任不管,那么,一年后患者中将有半数终生难以恢复。所以,为了您的健康,要尽量少吃快餐食品。(作者:吴再来)老人谨防特发性低味觉川野李大伯退休家后闲着无聊,除了伺弄院里的花草盆景,就是闷着头吸烟。渐渐地,他感到吃东西没有滋味,食欲大为降低,人也消瘦了。一天,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举办医学保健讲座,恰好讲的是如何防治老人特发性低味觉,使李大伯明白了补锌、戒烟有助于改善低味觉的道理。自那以后,他戒除了多年的吸烟习惯,在食谱中增添了富含锌元素的食品。说来也怪,他慢慢觉得吃东西有滋味了,食欲也增强了。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的特发性低味觉,与体内含锌量不足有关。国外学者曾对33名老年人和31名年轻人进行试验,让他们品尝苦、辣、酸、甜、咸的食物,而老年人出现味觉错误比年轻人多,且老年人体内含锌量越少,味觉越差。因此,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除注意烹调方法,以适应老年人的口味外,还应多吃些粗粮、豆类、动物肝、瘦肉、蛋黄以及鱼、蛤、蚌、牡蛎、苹果等。低味觉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甘草锌或硫酸锌等。人的食欲与嗅觉和味觉密切相关。当食物的气味和滋味刺激了鼻腔黏膜上的嗅觉细胞和舌头上的味蕾,这些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在受刺激之后,通过神经的传递,使食欲中枢活动,从而引起食欲。但人进入老年后,嗅觉和味觉功能逐渐衰退,如果再经常吸烟,烟味的刺激会使味觉、嗅觉受到抑制,食欲更受影响。另外,吸烟时,烟中的有毒成分也会抑制消化腺的分泌,使口腔里的唾液减少,加上烟对口腔的污染,加剧味觉失常。甜蜜蜜沈宏非(9月5日15:47)一个人最容易察觉到老之将至的时刻,可能并不是某一次例行的体检,也不是三番五次地忘记了赴约的时间,而是在冬天的某个夜晚,突然不能自已地想念起甜食。医生对我说,原本并不特别嗜甜、甚至是一个厌甜者,之所以会在一个寒夜里动了“甜心”,很可能是季节性忧郁症(SAD)的症状。此症多发于中年人,又以冬季最为普遍。由于冬季缺少日照,在脑部神经细胞之间做信号传递的单胺氧化酶(Serotonin)的活动降低,从而对情绪和胃口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暴食症、强迫症、恐慌症以及社交恐惧症。适当地多进甜食,勤晒太阳,均有助于加速单胺氧化酶在脑部的合成与分解,不失为抵抗忧郁的有效手段。医生还建议说,如果遇上持续的阴天,不妨把家里的灯全部打开,或是前往百货公司那一类的公众场所,在明亮的环境里进行自我治疗。与我年龄相若的一些朋友,相继都出现了这种症候。排除了“西雅图不眠夜”的暗示,确认与糖尿病无关,然后,我认为是时候遵医嘱打开房间里所有的灯,往咖啡杯里加入第二块方糖,想一想,为什么过去因吃糖而快乐,现在却因不快乐而吃糖。中年是下午茶,董桥所说的下午茶是英式的,免不了要加糖。甜是婴儿最初的滋味记忆,糖果则同时带来了早期的诱惑和禁忌。我第一次听说盐来自海水,便立即把一大片沙滩幻想成砂糖。人类的亲糖,乃基于如下美妙的生化反应:食物的滋味分子渗入味蕾,味感细胞的微形纤毛在滋味分子的刺激下,经由味蕾所连接的神经,将滋味讯息以电流脉冲形式传递至大脑中枢后的脑下部,最终导致味觉。不过,滋味分子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在脑部形成味觉反应。足以促成味觉反应的食物分子浓度,五味中以苦最低,甜最高,其次是咸。这意味着,人吃不了苦,却可以心满意足地接受甜的抚慰。在造字上,五味中只有“甜”体现了舌头与蜜、糖相依为命的直接经验。咸主要用以吊味,酸辣制造刺激,只有甜,洋溢着宁静和安全。味觉细胞在舌头上的功能性分布也是这样。感觉酸味的味觉细胞驻守在舌头的两侧,感觉苦味的潜伏在舌底,感觉咸味的分布在舌头的前沿,而感觉甜味的味觉细胞,恰好就集中于最敏感的舌尖。漠视或绕舌尖而行的饮食,就像没有情书的恋爱以及未经恋爱的婚姻。一切都被安排得如此妥当!只是由于其他滋味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不断加入,际遇和个体的差异渐渐拉开,从对蛀牙的防范,到对热量的躲避,糖被淡化甜被稀释,但是,糖依然如霜降般覆盖着、保护着每一个人的童年记忆。与其把中年嗜糖诊断做衰老的信号,不如视之为一场倒叙的淡入。在那些遥远的山岭上,甜蜜而洁白的霜已经开始解冻,它们就要汇成一条河流,把我们安全地渡返。说吧,记忆,就像嗜甜软的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忆若有气味,应是“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了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