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古典家具是对传统家具风格的一种概括性的称谓,是与现代家具相区别的。中式古典家具主要以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为代表。而西式古典家具风格式样就比较多,以国家划分有英式、法式、意大利式、西班牙式等;以时代划分各个国家又有所差异,如英式有安妮女王、乔治王朝、威廉玛丽等风格,法式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等风格。新古典家具归属于古典家具的范畴,是式样繁多的古典家具风格中的一种。中国家具的现状是只有“仿古”,没有“新古”。虽然也有些设计师水平很高,超越了“仿古”,比如在作品中加入中式元素以增显古典美,但不论他怎样改良、创新,其作品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古典,已成现代。这种以古典外壳包装现代家具的设计理念,应该归在现代家具的范畴。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名称最出现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大陆的建筑装饰及艺术绘画界,相关的设计思维及概念总结从法国开始,伴随欧洲资产阶级的风暴,艺术家与设计师们人为地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语言保留与添加,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优化,同时资产阶级革命促使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不断出现,新古典主义出现了。新古典主义不但保存了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艺术规律,秩序均衡,典雅得以保留,新的意识形态的参合,改造了古典时期文化狭隘的文化意识。 进入21世纪以后,在注重学习欧洲相差设计理念之后,以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四国为代表亚洲古代文明国家,开始理性分析外来设计理论,结合本地区本民族古典经旨,积极创造属于亚洲国家独特设计理论;新古典主义的亚洲风波始于2004年的服装设计界,逐步影响到整修艺术设计的各个相关行业,其所展现出来的魅力情怀,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历史的温情,对浪漫的情怀,而且从视觉、质感、情智等功能方式赋予人们更加雅致的生活,新古典主义设计登上了新时代的崭新舞台。可喜的是我国的玄关设计从80年代重出江湖,就十分注重把古典文化放在室内设计之上,可惜只是处于无理可倚的状态,不能用真正的新古典主义定语附加在这些玄关装修之上。现在,富足的国人热衷于巡古,我们新古典主义介入设计理念相应也要提脚跟紧,不伦不类的所谓设计,可不能再污损我们民族的古老传统精髓文化。
中国古典家具采用亮脚式结构,十分重视腿脚装饰。脚部装饰主要体现在脚的多种形制上,直脚、撇脚、马蹄脚、文脚、兽爪脚、如意脚、卷珠脚、卷叶脚、踏珠脚、关刀脚等脚式,形制优美,为中国古典家具增色不少。
1、直脚。中部直落地,无马蹄。
2、撇脚。脚下端向外撇出,多见于几类家具中。扁方腿的脚端常采用撇脚式样。
3、马蹄脚。是一条从腿部延伸到脚部的流畅曲线,光挺有力。脚头向内翻者,叫内翻马蹄脚,脚头向外翻的,叫外翻马蹄脚。
4、文脚。脚部雕刻出文图案。
5、兽爪脚。脚部雕成兽爪形。
6、如意脚。脚部雕出如意形。
7、卷珠脚。又叫象鼻脚,脚部外翻卷珠,多见于三弯腿脚部装饰。
8、卷叶脚。脚部雕刻向上翻卷的叶状装饰,多见于三弯腿脚部装饰。
9、踏珠脚。脚下踏有小圆珠。
10、关刀脚。直腿,勾脚,脚头为钩形。
中式古典家具指具有收藏价值的旧式家具,主要指的是明代至清代四五百年间制作的家具,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制作的顶峰时代。还有仿明清式家具,是现代的技术工人继承了明清以来家具制作工艺生产和销售的家具。 凡不宜归入以上几大类的家具只能放在其它类,故品种颇繁,有笔筒;闷户橱;提盒;都承盘;镜台、官皮箱;微型家具等。笔筒出现于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大都造型简单实用,口底上下相似呈筒状,是案头工具必不可少的装饰实用品,极具观赏和艺术价值,深得文人墨客得喜爱。笔筒源自笔架和笔船,笔架至今仍在使用,笔船由于笨拙被笔筒所代替。综合来说,明代的匠师们能把造型和结构做到尽善尽美,在选料及装饰线脚、雕刻、镶嵌上创造出完美的风格,为清代家具和以后的现代家具建立了完美的表现形式。因此说:明式家具乃是收藏家们的首选珍藏品,而在现代风格的装饰技巧中,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搭配一两件中式家具,既能配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又为室内增添了几分人文的古色古香,真的会让人忍不住爱上中式家具的古朴典雅。
1、榫卯结构构成了中国古代家具制作的精髓,并一直沿用。宋代家具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在造型结构较前代都有了不少变化,更趋向美观化、科学化,为明清时期发展到家具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2、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3、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4、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5、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几 案: 人们常把几案并称,是因为二者在形式和用途上难以划出截然不同的界限,几是古代人们坐时依凭的家具,案是人们进食、读书写字时使用的家具,其形式早已具备,而几案的名称则是后来才有的。关于几和案的实物,从考古发掘情况看,自战国至汉魏的墓葬中,几乎每座陶器等多种质地。
从种类上来分,案的种类有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
几的种类有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
几案的样式之多,且又各有各个用途,在厅堂殿阁的布置上,和其他家具一样,也各有其特定的规范。
椅 凳 : 我国古代椅子出现在汉代,它的前身是汉代北方传入的胡床,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已为常见之物。唐以后,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宋代椅子更为普遍。在宫廷中,所使用的椅子都是极为华丽的。宋代帝后像中描绘的椅子都有用彩漆描绘的花纹,结构也趋于合理。
宋代还流行一种圈背交椅。
交椅又名“太师椅”,在家具种类中,也是唯一的椅官衔命名的椅子;所谓交椅,是指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可以折叠的椅子。北方民族最先使用,其特点十分适合游牧生活的需要。
交椅在元代家具中地位较高,只有地位较高和有钱有势的人家才有,大多设在厅堂供主客享用,妇女和下人只能坐圆板凳和马闸。
到了明代,椅子的形式已很多,如宝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
凳: 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
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
床 榻: 我国床的历史很早,传说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箦床,吕望作榻。有关床的实物当以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漆床为代表。汉代刘熙《释名·床篇》云:“床,自装载也”,“人所坐卧曰床”。当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西汉后期,又出现了“榻”这个名称,它是专指坐具的。《释名》说:“长狭而卑者曰榻”,“榻,言其体,榻然近地也,小者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榻是床的一种,除了比一般的卧具矮小外,别无大的差别,所以习惯上总是床榻并称。
直到六朝以后的床榻,开始打破了传统习惯,出现了高足坐卧具,此时的床榻,形体都较宽大。唐宋时期的床榻大多无围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使用这种无围栏的床榻,一般是须使用凭几或直几作为辅助家具。
辽、金、元时期,三面或四面围栏床榻开始出现,做工及用材都较前代更好。到了明代,这种床榻已盛行,结构更具科学性,装饰手法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如:
1、架子床: 通常的做法是四角安立柱,床顶安盖,俗谓“承尘”,顶盖四围装楣板和倒挂牙子。床面的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多用小块木料做榫拼接成多种几何纹样。因为床有顶架,故名架子床。
2、拔步床: 其外形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廊子,廊子两侧放些桌凳小家具,用以放置杂物。拔步床虽在室内使用,却很像一幢独立的小屋子。
3、罗汉床: 它的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最简单的用三块整木板做成。围栏两端做出阶梯型软圆角,既朴实又典雅。
清代床榻在康熙以前大体保留了明代的风格和特点,乾隆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独特的清代风格。其特点是用材厚重、装饰华丽,以致志向繁缛奢靡,造作俗气。
箱 柜: 箱柜的使用,大约起始于夏、商、周三代。
古代的柜,并非我们今天所见的柜,倒很像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却是指车内存放东西的地方。
古代还有“匣”这个名称,形式与柜无大区别,只是比柜小些。
汉代才有了箱子这个名称,器物则与战国前的柜子相同,多用于存贮衣被,称巾箱或衣箱,形体较大,是具备多种用途的家具。
厨: 这个名称,它是一种前开门的具有多种用途的家具,可供存贮书籍、衣被、食品等物。 唐代以后至明代,箱柜的形式无大变化,箱匣类大多做成盝顶盖,棱角处多以铜叶或铁叶包镶。
明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柜橱类家具也丰富多彩。如: 1、闷户橱: 形体与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屉,两屉称连二橱,三屉称连三橱,大体还是桌案的形式,只是使用功能上较桌案发展了一步; 2、柜橱: 是一种柜和橱两种功能兼而有之的家具,形体不大,高度近乎桌案,柜面可做桌子用; 3、顶竖柜: 是一种组合式家具,在一个立柜的顶上另放一节小柜,小柜长宽与下面立柜相同; 4、亮格柜: 是书房内常用的家具,通常下部做成柜子,上部做成亮格,下部用以存放书籍,上部存放古玩。
总之,箱柜也和其他家具一样,因用途不同而制法多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既美观又实用。 屏风
带屏风的榻和案 汉:辽宁辽阳汉墓壁画。
屏和榻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家具新品种汉代屏风榻有单扇、有双扇,榻上设帐,帐沿有坠饰,富丽而典雅。
屏风: 屏风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称之为“邸”。最初是为了挡风和遮蔽之用,后来不断发展,品种趋于多样化,不仅有高大的屏风,也有较小的屏风,也有较小的床屏、枕屏,有专用的,也有纯装饰性的陈设品。
汉唐时期,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其形式也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叠,可开合,汉代以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加以彩绘,自从造纸术发明以来,多为纸糊。屏风的种类有地屏风、床上屏风、梳头屏风、灯屏风等;而若以质地分则更多,如玉屏风、雕镂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绨素屏风、书画屏风等等,不一而足。明代以后出现了挂屏,已超出了屏风的实用性,成为纯粹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