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甲状腺结节中医怎么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一个活血、化瘀、散结的治疗方法,那么常见的可以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丹参、川芎等等药物。实际上甲状腺结节,使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也没有相关的研究机构,对此证实,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确实有效。只能说,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来治疗我们的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用西医,因为如果说甲状腺结节比较大,或者说有恶变的趋势的话,主要还是进行一个手术切除甲状腺结节的治疗。
“翟大夫,我的TSH(促甲状腺激素)从降下来了,脖子细了,甲状腺结节也小了……”
“患者是经朋友介绍过来就医的,来的时候很紧张,也充满了疑虑。经过两周的治疗检查发现双侧甲状腺变小,不过还要注意定期做检查。”郑州市中医院推拿科翟俊玲医生说。
甲状腺在脖子中间,不起眼,平时摸不到,却是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维持体温、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这些保证生命的基础过程都需要它参与。
据统计,一般通过医生触诊的检出率为3%-7%,而借助高分辨率超声的检出率可高达20%-76%,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有甲状腺结节。
除了跟情绪、生活作息有关系之外,还碘摄入过量或不足,遗传基因易感性,内分泌代谢紊乱(如TSH升高、胰岛素抵抗等),自身免疫性炎症,病毒或细菌感染等有关系。
郑州市中医院推拿科从感染的角度出发治疗甲状腺结节,科室采用 常氏三绝穴位疗法 :
翟俊玲建议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饮食清淡饮食,多运动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还能促进炎症消退,保护我们的甲状腺不受炎症侵犯。
头辅助屈曲
拉伸肌肉:半棘肌、夹肌、棘肌、颈夹肌、竖棘肌、斜方肌
脖子和头的屈曲
拉伸肌肉:斜方肌、半棘肌、夹肌、棘肌、竖脊肌
脖子侧面的拉伸
拉伸肌肉:胸锁乳突肌
脖子延展拉伸
拉伸肌肉:胸锁乳突肌
脖子侧面拉伸
拉伸肌肉: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
一.保持日常饮食清淡, 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尽量别碰,它们可能会刺激人体的甲状腺部位,诱发人体出现结节变大的情况,原本单一的结节可能会变成多个结节。多吃一些消肿散结的食物:冬瓜、木耳、山药等,能够很好的保护甲状腺的 健康 。
二.保持愉悦的心情, 遇到事情心胸开阔,平时养成良好的作息。
三.夜晚尽量在11点前入睡, 每天的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这样能够很好的保持身体的内分泌稳定,每天适当进行一些运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多余的毒素和垃圾,对于身体 健康 是比较有益的。(郑州市中医院 朱清)
现在长结节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尤其是甲状腺结节。
尽管它很多时候都是良性的,但依然会令许多人心神不宁,以至于经常有患者私信问自己的结节要不要切除。
但其实 这种担心很多时候都是多余的。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里说到: “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
怒就是生气的外在表现 ,生气的外在表现形式因人而不同, 外向、性子急的人往往表现为怒,内向、性子缓的人往往表现为生闷气。
因此爱生气之人是会伤肝的, 生闷气之人更容易引起肝气郁结,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是可以出现结节的。
若仅仅是气结,那出现的结节往往忽大忽小,变化不定,不容易成形,临床表现为每次检查报告显示的结节大小、位置都不一样或结节时有时无。
只有当肝气郁结进一步发展,损及脾气,脾胃运化失司,出现痰凝;或血行不利出现血瘀时,结节才会成形,固定一处。
所以说 结节的形成,大多气结为先,痰凝血瘀在后。
因而从调畅气机这个源头来说,抓住疏肝理气这个关键点,4A及以下结节,很多时候都是可以散掉的, 轻易地去选择手术反而不是最优选择。
在去年年末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患者,体检时发现的甲状腺结节, 大小为1.6cm,边界较清晰,形态欠规则,评级为4A。
我的建议是可以用中药来调理看看,不用着急手术。但她担心有恶化的可能 ,加上身边人都劝她切了就没那么多事了。
最后她选择了切除一半的甲状腺。然而术后病理检测发现,结节是良性的。
并且到了 今年3月份 ,体检再次查出甲状腺结节。大小为5.8mm,边界清,形态规则 ,分级为3类。
有了之前的结局,她再也不愿意听身边人的想法,自行驱车来找我。
刻诊:见脉弦细,苔薄黄,舌淡红。
综合她的体质,我明白这是 属于肝郁气滞所导致的瘿瘤 ,就给她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牡丹皮、栀子、柴胡、牡蛎、白术、丹参、莪术、夏枯草、昆布等 ,共10剂,水煎服。同时嘱咐她嘱咐她注意调节情志。
结果患者用药后,自述不适感明显减轻,主诉症状均有所缓解。后续用药2个月,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加减用药。
到了今年5月,主诉症状消失,体质状况大幅提升。
舌诊,见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予停口服中药,改用外敷散结膏。
到了6月份复查彩超,结节已消失不见。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发现甲状腺结节真不必太过忧虑,更不必急于去做手术。
这世界没有必效的方子,但是对症了,一定会有效果。
中医认为甲状腺结节是由于肝气郁结、痰气郁结或血瘀造成的。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主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证型来对症治疗,主要有服药、中药外敷以及针灸、按摩等局部治疗方法。1、内科治疗:如痰凝血瘀型,则进行化痰散结治疗,常用方包括消瘰丸、海藻玉壶汤等,对于顽固性结节,或结节已经存在微小癌变,可加用抗肿瘤或调节免疫的药物治疗;2、中药外敷。应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方子局部的贴敷,对于甲状腺结节肿大的患者效果很好;3、采用针灸、按摩等局部的治疗,对于甲状腺结节和肿大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中医治疗结节,重视标本兼治,会对结节形成的病因病源进行辨证诊断,消散结节的同时,调理脏腑问题,改善内环境和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从而彻底杜绝结节的复发。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通常有四种方案:
1、按摩风池穴、天容穴。患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头晕、脖子痛等情况,因此可以按摩风池穴、天容穴这两个穴位可以使患者头晕的症状很快地得到缓解,同时在每次按摩前先用两只手掌心按摩发热,热敷一下风池穴、天容穴,效果更好。每天坚持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摩的时间为五分钟。
2、按摩人迎穴、天鼎穴。患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一般都会喉咙肿痛、发炎等情况,因为患者患有甲状腺结节以后,都会压迫食道使咽部不舒服。因此可以按摩人迎穴、天鼎穴这两个穴位可以使患者咽部的症状很快地得到缓解,达到治疗的作用。每天坚持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摩的时间为五分钟。
3、按摩两乳之间的檀中穴。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摩,一天三次,一次争取按300下左右。
以上这些穴位大家可以尝试,但结节严重者,建议就医。
口服的中药有丸剂,汤剂,膏滋等,一般是针对结节的病根病源进行调理,比如疏肝解郁,健脾养胃等,口服药调理作用比较明显,在临床上多搭配其他疗法巩固治疗使用。当初给一位患者开过一个治疗甲亢的中药方子,大家都知道,西医讲甲亢患者应该忌碘盐,但是我用的方子中就有三味含碘盐的药材,后期患者反馈的时候治疗还不错,可见在治疗方法上,中西医有多少的不一样。
从中医角度来看,膏药是运用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方剂,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同时由于膏药是贴于皮肤表面的,患处容易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结节病灶,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
另外膏药的药效是透皮吸收的,不经过肠胃,对肠胃无负担,药效也不会降低,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疗配合度更高。
这也是我特别推荐的方案,临床上接诊患者,经过辨证论治之后,会根据患者的病因病症,针对性的开具外用散结膏贴加上口服调理药物,外用膏贴使用时贴敷特定穴位,可以发挥药效和穴效,功效叠加,散结更迅速;口服药物主要是用来调理脏腑,改善内环境;外治+内调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结节也更彻底,康复更迅速。
1、绿色安全、无副作用
此方案通过中药外用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不损伤患者肝、肾等脏器功能,不会产生单纯口服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过敏等不良反应,也避免发生像放射性碘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出现的甲减等并发症。
2、改善代谢、标本兼治
采用纯中药制剂,鲜株入药,最大化保留药物活性,通过辨证施治、找准病因治疾病,不仅治疗局部结节,还能改善机体组织的代谢分泌功能,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恢复人体免疫系统。
3、恢复迅速、彻底治愈
穴位刺激,疏通经络,增强细胞活力,合理配伍的药物可以触及单纯西药无法触及之处,能够迅速作用于人体脏器阴阳、五行,通络活血,去邪归正,消除结节减少复发。
中医常讲“气生百病”,所以,要战胜甲状腺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避免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研究表明,75%以上的甲亢患者发病前都有不良情绪方面的诱因,甲状腺疾病患者往往会在生气、紧张或劳累时感觉到脖子更加粗大憋闷,眼睛胀痛等,因此甲亢也被认为是心身疾病。所以,要战胜甲状腺疾病,就要减少不良情绪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
最后是饮食,中医认为,药物和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和淡、酸、苦、甘、辛五味,要针对不同病性和体质选用对应的性味和功效的食物。
甲状腺疾病的滋生对患者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所以说积极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行为。
更多关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内分泌科吕主任 进行咨询。
甲状腺结节在中医学中可以归属于“瘿”病的范畴,有关瘿病的记载,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如《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神农本草经》认为“海藻”可“主瘿瘤结气”。瘿病分类包括“瘿气”“瘿囊”“瘿瘤”“石瘿”“瘿痈”等。而甲状腺结节对应“瘿瘤”,是气郁、痰阻、血瘀互结于颈前喉结部位所致的,以颈前肿大或结而成块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总称。 针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方法有内服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中药,还有外敷的散结消肿,祛瘀消结的中药膏,局部治疗,临床效果也是肯定的。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结构上不可分离,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并以五脏为中心,依靠经络之间的密切联络而实现。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疗及预后等各方面。 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指出:“……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
穴位贴敷的作用 穴位贴敷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其通过在特定穴位给药,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灵枢·海论》篇云: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枝)节。”穴位贴敷疗法以此为基本指导,通过相关穴位刺激和药物吸收,达到治疗作用。穴位贴敷的双重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二可通过贴敷药物,经皮毛腠理吸收,达到对全身或局部的药理作用。
瘿瘤的发生与体质因素及情志失调有关,是气、痰、瘀互结所致。
其发病病机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临床上甲状腺结节患者多为精神压力大,焦虑易怒,长期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人体气血运行,且与瘀血互为影响;情志不畅,肝失条达,同样可以影响人体津液的运行,聚湿为痰,痰瘀互结壅于颈前。
正如《济生方·瘿瘤论治》中记载:“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表明情志因素是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又如《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曰:“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充分说明肝与甲状腺的关系密切,从肝论治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性。
瘿瘤的发生首先责之于肝
但正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说,肝郁失于调达,横逆犯脾,而致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常,蕴化为痰,痰气交阻,壅滞脉络,痰郁成形而成结块。
由于瘿瘤之病的治疗疗程较长,正如《杂病源流犀烛·瘿瘤》所说“瘿瘤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长渐大之症”,所以治疗此病,首先病程较长,短则数月,长则年余,过长的治疗疗程,内服药物患者多不易坚持,外用药物易于坚持用药,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其次,由于瘿瘤之病,病位不在皮肤毛发,而是深入血肉筋脉,非峻猛之破血散结之药不可疗。
而此类药物,长期服用多对脾胃有损伤,加之瘿瘤患者本身脾失健运者多见,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反不利于疾病康复,故穴位贴敷较适合本病患者治疗。再次,穴位贴敷有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对于那些脾胃不好的患者,首选的方法就是中药外敷。
外敷中药里使用配方最多的有几味,莪术、姜黄、急性子、天葵子、木鳖子、白芷这六味药组方而成。
莪术是君药,在宋代《本草图经》中就已经记载莪术为“医家治集聚诸气,为最要之药”。姜黄和急性子为臣药,姜黄入脾行气破瘀,急性子治诸恶疮,软坚消肿。此二味药加强莪术之效,且疗其兼症。天葵子和木鳖子,不仅消除君臣三味的峻烈之性,并且可以起到消肿散结、破血祛瘀的功效。而白芷芳香上达为阳明经引经之药,同时入足厥阴肝经,可以率领众药通达表里,运行上下。
贴敷所选穴位:水突穴,在喉结两旁,有通利降逆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瘿瘤、瘰疬。②天鼎穴,在水突穴外侧,有调和水火之意,亦有通畅之效,主治功用同水突穴。此两穴在药物的作用下,加强了通经络散结节的作用。同时贴敷部位在甲状腺局部,药物可以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甲状腺腺体及结节,起到破瘀散结的作用。
临床医案记录一
程某,女,53岁,2019年10月就诊。患者2年前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多发结节,右侧叶最大实性结节1.5mm 0.9mm(4a级),在当地医院穿刺检查,提示结节为良性,在当地中医院口服中药汤剂2月,复查结节稍有减小,自行停药。今年自觉颈部肿胀不适,复查彩超提示结节变大,到医院寻求外治疗法。患者平素性急易怒,口干口苦,易生口疮,五心烦热,偶有反酸,易腹胀,眠差易醒,大便黏滞不畅,小便可。舌质紫红,苔黄腻。证属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给散结膏贴敷双侧水突、天鼎穴,同时配以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三个月后,症状均有所缓解。
临床医案记录二
韩某,男25岁,2019年6月来诊。患者半年前体检发现甲状腺体积增大并弥漫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囊实性结节1.9mm 1.0mm,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结节,患者颈部饱满,平素性格内向,易生闷气,畏寒肢冷,口干口苦,多梦,易腹胀,大便2~3天/次,便干,小便可。舌淡白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证属肝胃不和,脾虚湿盛。治宜疏肝和胃,健脾祛湿。给予散结乳癖膏贴敷双侧水突、天鼎穴,同时配以逍遥散加六君子汤加减。三个月后,患者颈部变细,复查彩超:甲状腺大小正常,实质声增粗、分布不均匀,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声。
感谢大家关注内分泌科吕主任 大家有问题可以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