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施工缝怎么处理(道路施工缝怎么处理)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施工缝怎么处理(道路施工缝怎么处理)

更新时间:2025-05-10 21:33:40 阅读量:599

本文目录

  • 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留设的原则和处理方法有哪些
  • 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 施工缝处理方法是什么
  • 人防口部施工缝如何处理
  •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 建筑施工缝处理方法有哪些
  • 什么是施工缝,一般设在何处如何处理

什么叫施工缝施工缝留设的原则和处理方法有哪些

1、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

2、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平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3、施工缝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素混凝土 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间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圆钢筋时 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

扩展资料: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 埋件)进行防寒保温。

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 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

3、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 11.3.11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 于5°C,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C。

4、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 凝土面积不低于7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工缝

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今天的文章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施工缝处理方法,在为大家介绍施工缝处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做施工缝,事实上,施工缝表示在现代建筑建设中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因为施工要求等情况,混凝土需要分段的浇筑,因此在混凝土之间会形成这种接缝。那么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不受影响,应该怎么处理施工缝就是施工人员应该掌握的能力,那么施工缝处理方法都有哪些呢?

施工缝处理方法如下:

首先,如果在施工中的间歇时间没有超过所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的话,在接下来混凝土继续浇筑的时候,就可以混入新的混凝土,将之前浇筑的混凝土盖满,之后采用振捣工具伸入新混凝土层,到达之前浇筑好的混凝土层,一般伸入老混凝土层5到10厘米,并且将两种混凝土捣实,成为一个整体。

其次,如果再施工时,间歇时间已经超过了所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那么一定要等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大于等于1.1兆帕的时候才能够继续施工。

事实上,在施工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状况,例如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施工过程中间歇时间过长,导致已经浇筑的混凝土硬化,那么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还应该做另外一些处理,具体事项如下:

(1)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将接缝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例如松散砂石等。

(2)混凝土中裸露的刚劲表面锈迹也要清理干净。

(3)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之前的混凝土适当的凿毛。

(4)一定要用清水将之前的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使其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都保持着湿润。

(5)在浇筑新的混凝土之前,还需要在接缝处的表面上先铺上一层1到1.5厘米厚度的水泥砂浆,若是水平面接缝的话,则要铺2到3厘米的水泥砂浆。

(6)一定要将施工缝及其附近的混凝土捣实。

以上呢,就是一些施工缝处理方法的介绍,在实际建设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情况,但是大家只要善于总结的话,肯定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相处解决掉办法,事实上,施工缝的情况还有很多,在本文中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最常见的情况,而且还要说的是,在施工中,尽量的少留施工缝更好,这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更好。

施工缝处理方法是什么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间断超过2小时按施工缝处理。1、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2、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200mm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300mm。3、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有防水要求时应加金属止水片(墙厚小于30cm)。4、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b.w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形缝相结合。5、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层2~3cm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下一步混凝土。

人防口部施工缝如何处理

人防口部施工缝处理方法: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钢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分层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位置及间隔时间。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缝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的截面处; 2 施工缝处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先后浇筑的混凝土间良好固结,必要时宜加设止水构造。施工缝处理方法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 1 、若施工间竭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小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入,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2 、若施工间竭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3 、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 a.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 b.将钢筋上的锈斑及浮浆刷净; c.必要时将旧混凝土适当凿毛; d.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表面,使旧混凝土在浇筑新混凝土前保持湿润; e.浇筑新混凝土前,在接缝面上应先铺一层厚度为1~1.5cm的水泥砂浆(对于水平施工缝,该水泥砂浆厚度宜为2~3cm); f.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4 、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 5 、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灌混凝土。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 6 、做板的坚向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Φ6~Φ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 7 、较大体积的结构之施工缝,例如毛厂石混凝土基础的施工缝,应做成踏步式,阶长为阶高的2倍。

建筑施工缝处理方法有哪些

施工缝处理方法如下: 首先,如果在施工中的间歇时间没有超过所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的话,在接下来混凝土继续浇筑的时候,就可以混入新的混凝土,将之前浇筑的混凝土盖满,之后采用振捣工具伸入新混凝土层,到达之前浇筑好的混凝土层,一般伸入老混凝土层5到10厘米,并且将两种混凝土捣实,成为一个整体。其次,如果再施工时,间歇时间已经超过了所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那么一定要等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大于等于1.1兆帕的时候才能够继续施工。事实上,在施工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状况,例如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施工过程中间歇时间过长,导致已经浇筑的混凝土硬化,那么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还应该做另外一些处理,具体事项如下: (1)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将接缝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例如松散砂石等。(2)混凝土中裸露的刚劲表面锈迹也要清理干净。 (3)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之前的混凝土适当的凿毛。 (4)一定要用清水将之前的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使其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都保持着湿润。 (5)在浇筑新的混凝土之前,还需要在接缝处的表面上先铺上一层1到1.5厘米厚度的水泥砂浆,若是水平面接缝的话,则要铺2到3厘米的水泥砂浆。 (6)一定要将施工缝及其附近的混凝土捣实。

什么是施工缝,一般设在何处如何处理

由于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 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 并且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 先后浇筑的混凝土结合面就称为施工缝。1 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 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1.1 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 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 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 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1.2 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1) 混凝土面没有凿毛, 残渣没有冲洗干净, 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 2) 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 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 浇筑上层混凝土后, 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 3) 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 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 4) 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 5) 下料方法不当, 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 6) 混凝土墙体单薄, 钢筋过密, 振捣困难, 混凝土不密实。 ( 7) 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 8)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2 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 认真对待, 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 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1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 9) 后浇带的位置按规范要求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留设, 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