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排水系统图片(给排水系统图)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排水系统图片(给排水系统图)

更新时间:2025-05-10 21:31:52 阅读量:688

本文目录

  • 给排水图纸上D和DN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么
  • 中国的天眼遇到大暴雨,到底该如何排水
  • 那些年网上流传的青岛市排水系统神话及事实真相
  • 这个生活排水系统图中的符号都代表什么
  • 给排水的平面图和系统图中De200、WL、FL符号是什么意思

给排水图纸上D和DN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么

给排水图纸上D和DN的意思和区别:

1、意思不同:

D 表示焊接钢管、无缝钢管、不锈钢管等的外直径,DN 表示焊接钢管、无缝钢管、不锈钢管的内直径。

2、用法不同:

DN是公称通径,公称通径,就是各种管子与管路附件的通用口径。同一公称直径的管子与管路附件均能相互连接,具有互换性。D主要是指管道外径,一般采用De标注的,均需要标注成外径X壁厚的形式; 主要用于描述:无缝钢管、PVC等塑料管道、和其他需要明确壁厚的管材。

扩展资料:

生活给水系统主要是对给水系统的状态、参数进行监控与控制,保证系统的运行参数满足建筑的供水要求以及供水系统的安全,建筑给排水排水系统图包括:

1、管道的空间走向,立管还是水平管;

2、立管编号;

3、管径;

4、管道附件和设备,有阀门、检查口、波纹管、水箱等等;

5、楼地面线和轴线等辅助线;

6、高程,包括主设计的管线、附件和设备标高或相对高度,以及楼层标高。

中国的天眼遇到大暴雨,到底该如何排水

中国工程师在修建天眼时就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天眼中间其实是有缝隙的,当遇到暴雨水蓄满时,水就会从缝隙中排出,这样就解决的这个问题,不得不感慨,我们中国工程师在修建天眼时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啊。

我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高达500米,被誉为“中国天眼“。虽然他看上去像一口大锅,但是天眼的建成,也代表着我国在科学领域上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对中国研究太空事业更是有着重要作用,这也表示我们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又向前走了一大步。

我们的天眼外观是非常大的。它的反射面的总面积大约有25万平方米,相当于100个篮球场的大小,光是围绕着边缘走一圈都需要40分钟的时间,曾经就有人做过这样的猜想,如果把天眼给用水装满,里面的水足够装上一百万瓶矿泉水,所以说它的体积是非常庞大的,可见我们天眼的建设是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的。

天眼不仅外观庞大,它的细小的部分也是做得很细致的。如果我们靠近一点看,就会发现天眼其实并不是一整块密不通风的镜子,而是有很多的缝隙,就像一个筛子一样,所以下雨天的那些雨水都会直接从筛子当中漏下去。一旦遭遇特大暴雨,雨水不能够正常流走时,就会直接渗透到底端的隧道里,通过地形走势,自动流到其他地方去。

那些年网上流传的青岛市排水系统神话及事实真相

背景: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德国出兵占据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隔年迫使清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德国取得胶州湾99年的租期、铁路修筑权以及采矿权等。据青岛市市政排水档案记载,自1898年10月起,德国殖民当局将青岛市前海一带青岛村的居民强行拆迁,然后把中山路南端以东,自德县路过观象山、信号山之太平山一线以南至海边区域划定欧人居住区,即今天市南区沿海一带,在这里开始城市建设。青岛是中国最早实现下水道“雨污分流”的城市。同为租界的上海直到1923至1927年间才实现了雨污分流。1918年以前,香港也同样没有污水下水道,仍使用干式马桶系统,这时的青岛欧人商业区已经开始安装冲水厕所了。

又到一年看海季,近期武汉外洪内涝的新闻图片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每当说到这个话题时身边总有人提起青岛:

“中国唯一不会受内涝的城市、最不惧暴雨的城市——青岛”......

“德国技术就是牛,一百多年前修的下水道比现在政府新修的还管用“......

“容易坏的零件旁边早都预埋好了备用件,德国人就是严谨“......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让我们来一一细说:

传言一——青岛没有内涝,不惧暴雨

图为青岛市积水点分布图图为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巴登-符腾堡州暴雨内涝新闻照片

真相: 青岛也会发生内涝,只是相对其它城市要好很多,德国现在也仍有暴雨内涝的困扰,更别提它一百多年前的技术了。事实上,德国当年采用的排水技术现在看来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其本国甚至将其作为反面教材。

传言二:青岛没有发生过大面积的暴雨积水,全靠德国百年前修建的下水道

图为青岛市卫星地图:三面环海,地势北高南低

?图为武汉市卫星地图,四面群山峻岭,长江穿城而过

图为德国占领时期,修建地下排水管网的区域图为现在的青岛市地图

真相:城市排水大多依靠水的自重力由高处排往低处,同时周围必须有江河湖泊以接纳城市排出的雨水。青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良好的自然植被覆盖率为它减轻了许多负担。对比之下武汉虽被称为千湖之城,但近年来城市的填湖造城、大拆大建让地表的蓄水能力急剧下降,虽然挨着长江,但现在长江的水位比城市路面还高,还想往长江排雨水?江水没有倒灌就不错了。此外,青岛德占时期修建的排水系统仅限于当年的殖民区,总长约80公里,因年代久远绝大多数已经过改造,现在的“德国造”仅存约3公里,相比整个青岛市3000多公里的排水管网占比不足千分之一。

传言三: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里面可以开卡车

真相:这个是真的,小型卡车应该可以通过,但问题是当初德国人把下水道修这么宽,更多的是出于军事战略意义上的考虑:青岛作为德国在远东地区唯一的军事要塞,要时刻防备虎视眈眈的沙俄和日本(虽然后来还是丢了)。这些下水道将各个据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作为地下工事防御港口外军舰的炮击,又可以隐藏和转移战略物资,只是顺带实现了排水功能而已。同时,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力图把青岛建成一个样板殖民城市,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此与英法竞争。因此不惜代价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国家干预及军队管理,在市政规划、行政管理、路网建设、卫生保健等方面,都采取了若干新政策。

传言四——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图为青岛博物馆作为文物展出的德占时期下水道管材,横截面形似鸭蛋,称为蛋形管材

真相:这个绝对是网上流传最广、最多人中招也最丧心病狂的段子之一。据介绍,“蛋形管材截面形似鸭蛋,高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上宽下窄的设计,保证排水通畅,污水无法积存在管内。管道的上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则在水泥上贴了层瓷瓦,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试问管材通体都是水泥制成,怎么会有“光亮如新”的接口零件呢?而且下水管道接口必定数量众多,每一个接口旁边都准备一堆备件?要花多少成本才能达到这样的施工标准?这些传言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觉得荒谬至极。

如果说上面这些传言只是对国外技术的盲目崇拜或者无聊恶搞的话,那么网上还流传着的诸如“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这样的言论就有点搞不懂了,落后就要挨打,难道当年的列强是来搞慈善援建的吗?

图为污水下水管道广州路泵站(1903年,德国人开始铺设污水管道并修建排水泵站)

图为青岛排水系统修建时的盛况

图为排水系统内景

老百姓自然都希望城市不再积水,而且我们也必须承认德国在当时所宣称的“由于有了良好的卫生设施,青岛的卫生情况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好的。”这一事实,但一味寄希望于国外技术甚至夸大事实于事无补。青岛的防内涝成果除了拥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地理优势外,还得归功于”在后来的城市发展中,吸取和承袭了德式排水系统科学的设计理念,广泛采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并大规模改造、提升旧有管道“以及”行之有效、有力的排水维护运行与防汛应急机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论技术,排水系统应该不会比载人航天更高深,论工程量,”中国奇迹“已经数不胜数,所以,只要肯认真、用心,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再也不会在城市中”看海“。

作者简介:翻译君,机械设计专业,兼职翻译,致力于发现并分享一些歪果仁的奇思妙想。

想要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译星译意,或者直接搜索”YXYY-1“,我的新浪微博ID:译星专业人工翻译,点我的名字即可看到微信微博哦,关注我,翻译君带你一起涨姿势!

这个生活排水系统图中的符号都代表什么

PL表示排水立管,后面的1-1和2-1指立管的编号,d50或者d100代表管子的尺寸

给排水的平面图和系统图中De200、WL、FL符号是什么意思

给排水的平面图和系统图中De200、WL、FL符号表示的是:

1、De200表示的是管道外径为200mm的塑料管。

2、WL表示的是污水立管,这个排水系统只有一个排水立管,当系统中有多个立管时,要按WL—1、WL—2依次类推进行编号的。

3、FL表示的是废水立管,一般废水管是在与中水管并用的。这个系统也是只有一个废水立管,当系统中有多个立管时,要按FL—1、FL—2依次类推进行编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