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农宅设计案例(农宅设计案例分析ppt)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农宅设计案例(农宅设计案例分析ppt)

更新时间:2025-05-10 13:58:56 阅读量:3561

本文目录

  • 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营造的作品目录
  • 农村住宅的庭院设计这样搞非常好看
  • 在原始的场所中自然生长|宾临城·农宅民宿改造

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营造的作品目录

1 绪论1.1 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概况1.2 当前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1.3 农村住宅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4 影响农村住宅设计水平的因素1.5 新农村住宅的发展趋向2 农村、农业、农民与新农村住宅2.1 农村、农业、农民2.2 新农村住宅2.3 新农村住宅的特点2.4 新农村住宅的居住形态和建筑文化2.5 弘扬民居的建筑文化,创造富有特色的时代农宅2.6 更新观念,做好新农村住宅设计2.7 新农村住宅建筑试点探析3 新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3.1 新农村住宅的设计原则3.2 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指导思想3.3 新农村住宅的分类3.4 新农村住宅的功能特点3.5 新农村住宅各功能空间的特点3.6 新农村住宅的平面设计3.7 新农村住宅的剖面设计3.8 新农村住宅的立面设计3.9 新农村住宅的门窗设计与通风3.10 坡地住宅3.11 新农村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4 新农村住宅的建筑构造4.1 概述4.2 地基与基础4.3 楼板层与地面4.4 墙体4.5 屋面4.5 门窗4.7 楼栩5 新农村住宅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5.1 模板工程5.2 钢筋工程5.3 混凝土工程6 新农村住宅的建筑装修6.1 概述6.2 装饰装修工程作法要求汇集7 新农村住宅常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7.1 钢筋混凝土矩形檩条7.2 冷拔低炭钢丝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檩条7.3 钢筋混凝土楼梯踏步板7.4 钢筋混凝土门窗过梁7.5 钢筋混凝土遮阳防雨门窗过板8 新农村住宅的生态建筑材料8.1 木质生态建筑材料8.2 竹质生态建筑材料8.3 秸秆石膏渣空心砌块8.4 竹子与芦苇9 新农村生态住宅的设计9.1 新农村生态住宅的基本概念9.2 新农村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9.3 新农村生态住宅的技术措施9.4 新农村生态住宅设计实例参考文献

农村住宅的庭院设计这样搞非常好看

农村住宅的面积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了。这时候家里有一个空地那拿来做庭院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那这样的话庭院设计怎么做,好看又实用,下面就立即来教教怎么做农村的庭院设计。

一、庭院设计时先整好围墙

许多农村房屋都有墙壁,无论是木栅栏,还是砖墙,都会有。墙的设计必须新颖,不要太高,否则就会像监狱,它可能是可怕的,而又不能是太低。如果太低,会让人感到不安全,一般在1.5到1.9米之间。房子的四面围墙包括大门,大门必须保持完整和不可或缺。在庭院设计墙壁时,可以利用空间来达到用自然材料美化景观的目的,渗透空间和风景在一起,绝对会是最好的庭院设计。

二、庭院设计时池塘很重要

由于是在农村,所以不能在庭院中设置游泳池。如果游泳池设计不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如果水质不好,就会造成腐败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所以,这时候弄一个池塘就是非常好的主意了,有种小桥流水的已经在这里。

三、庭院设计时需要假山等艺术品

在庭院设计时可以在庭院中放置一些石头,以增加庭院的优雅。庭院的石头景观大多是由雕塑、石雕、盆景、喷泉和假山等组成,然后利用柔和的景观如绿化 水体相互衬托,整个庭院体现在内涵上。但是,庭院的内部不适合放置太多的石头。必须反复仔细检查石块的数量和形状。最好不要使用异形石头。

四、庭院设计时需要植物的点缀

庭院的植物实际上是庭院空间环境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它以植物景观为基础,体现了以自然为导向,充满文化和艺术。庭院中的植物通常由一种或两种植物主导。当选择一个或两个植物作为组合时,分层更清晰,颜色匹配和高度必须反映主要的美感,以便植物景观和建筑景观和周围的空间环境可以统一。

综合所述,就是关于农村的庭院设计的相关的介绍, 当然,希望是能帮助到你。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的小庭院,这样就可以舒适地生活。

在原始的场所中自然生长|宾临城·农宅民宿改造

宾临城·农宅民宿改造

Binlin City · Guest House Renovation

中国,湖州

Huzhou, China

跳脱于城市樊笼之外,寻找内心深处的安宁;“宾临城”作为这份 情感 的物化,寄托着我们对于乡村的怀念、对于自然的向往。

概 况

_

项目位于湖州市埭溪镇茅坞村,依山而建,竹林环抱;我们把视角抬高,有趣地发现,村庄与山林恰好在此相遇。

场地南侧的小道是村里的主要交通路线,沿着道路再往北走,便是当地有名的天字古道;山溪沿着古道蜿蜒而下,在老宅前交汇出一块三角形的空地;两棵硕大的榉树偏于一角,枝繁叶茂。

老 宅

_

初入老宅,没有文物似的古韵,也无法用精美来形容。

老宅由三栋楼组成,在数十年的风雨飘摇中坍塌了大半。岁月留在老屋中的气息,弥散在陈旧的木屋架之间;老灶台边残留的烟渍、夯土墙上斑驳的竹影、老木门咯吱的声响、不经意间低声的犬吠,模糊地拼凑出一幅质朴的生活画面,记录下属于乡村的故事。

这些逐渐被遗弃的农房代表了独具地方色彩的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他们跟自然的关系远比当下的钢筋混泥土来得和谐。

场 所

_

山林、古树、老宅、村庄构成我们对于场所的第一印象,一种独属于乡村的静谧。

随着乡村 旅游 的发展,民宿作为当前最合适的功能被置入;新空间的加入势必带来原有场所的扰动,已经存在的元素和新的建筑应该拥有同等的话语权。

于是,我们把思路聚焦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在设计之初定下一个大的基调:不野心勃勃,不完全服从;顺应当下需求,塑造出一些“新”的个性,也保有一点对于“旧”的敬畏;建筑像是在与场所的对话中自然生长,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一种平衡。

策 略

_

尚能使用的老宅经过修缮得以保留,除了必要的加固与开窗,并没有刻意地抹去一些略显粗糙的“乡土气”;新的体量如林子里的竹笋,在已损毁的房屋上破土而出。新老建筑在保有原始肌理的情况下自然更迭,产生一些新的空间,也留下一点生长的痕迹。

在乡村盖房有着严格的土地限制,新的建筑被尽量地抬高、延展;一方面让客房拥有更好的景观,另一方面也为民宿提供更多可用的空间。

老宅、新房、山林在架空层里交叠,围合出有趣的灰空间;场地通过自然化的草坡与原有的山林紧密相连,也顺势将后山的景致揽入其中。

一面微斜的墙体似从草坡上长出,村庄与山林在此过渡;整体空间被一分为二,一半用于公共活动,一半用于居住;行走于场地中的人们,随着视线的变化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朝着村庄的一侧,建筑以低调的姿态呈现,设计在其中尽量保持着克制。老宅与新房之间形成简洁的构图关系,也削弱了稍显庞大的新建筑体量对村庄造成的视觉侵略。

面向山林的另一侧,建筑突然变得张扬。13间不同格局的客房在竹海中肆意生长,寻找最佳的景观视野。

不同的体块之间有序错动、交叠,积极地应周边环境和视野的变化;大面积的落地窗将景观引入室内,也映衬出天空和山林变幻的颜色。

停车场一侧的主入口,毛石墙、竹亭、建筑、远山顺应地形的变化形成简洁而不失张力的构图;不想过多地营造“领域感”,只希望人们在行进的过程中感受到些许心境的放松。

原本三角形的空地被改造为民宿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我们将山泉水引入,形成一个水院;这里是视线较为开阔的地方,像是一个天然的舞台,新老建筑在天空与水池的映衬下,演绎出一幕幕过去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

“竹”作为场所最直观的印象,在设计中以各种方式被不断加深;内与外的边界被逐渐消隐,“居于竹”的传统情怀在场地里疯狂蔓延。

室 内

_

我们把 “宾临城”作为城市之外的 情感 出口,表达出对于“归”的渴求;这里的归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对乡村简单生活的热切向往,另一种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极致追求。于是,设计的表达和空间氛围的营造便成为一种“顺势而为”的选择。

关于老宅,我们不想刻意去还原无据可考的老屋原始风貌,也不必竭力去遮掩现状必然存在的粗糙,设计在其中的作用简化为调和当下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与老宅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旧”即是旧,“新”便是新;与其说去营造新与旧的冲突,我们更希望经过改造的老宅呈现出的是属于这个时间片段里的融合。

一条颇具仪式感的楼梯作为公区与房间的过渡;透过竹格栅,远处是村庄的烟火;屋顶漏下的光线在阳光板的映衬下,营造出些许神秘的氛围,指引人们拾级而上;推开房门,“自然”便涌了进来。

当窗外的风景变成最奢华的装饰,房间内部的设计便可以用相对质朴的方式来表达。我们试图让每间房都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姿势去享受这片山林,于是产生各有不同的布局,也带来些不一样的体验。

结 语

_

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次颇为有意义的乡建 探索 ,留下一些遗憾,也带来一些期许;过头来看,成本的严苛限制、当地的工艺水平、设计与管理的一些失误都曾让项目举步维艰,好在大部分的设计想法得以实现,也预留出了一些继续生长的空间。

民宿的屋顶和竹林的深处,目前都处于“留白”的状态;随着项目的运营,设计也在以更谨慎的态度去完善。我们希望所有的场景最终能够串成一条完整的路线,让乡野的情怀不止于“民宿”,让“民宿”的体验不止于居住……

技术图纸

_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 | 宾临城精品民宿

项目地址 | 浙江湖州

项目甲方 | 湖州绿健生态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公司 | 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不无(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 潘小波 黄健 宋俊梁 彭博文 高华远 时宏卓

软装设计 | 响设计

主要品牌 | 永赞装饰(木作)

建筑面积 | 1300

完工时间 | 2021年3月

建筑摄影 | 王琇 黄健

感谢日清设计授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