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签订迁房买卖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严防一房多卖,迁房买卖无法办理预告登记,出卖人很可能将房屋卖给其他人,谁的出价高就卖谁;2、约定房产过户和交房的时间;3、要求卖方的配偶签名;4、买方要留尾款。【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零一条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交付标的物。约定交付期限的,出卖人可以在该交付期限内的任何时间交付。第五百九十八条出卖人应当履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或者交付提取标的物的单证,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第五百九十九条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
法律分析:签协议除了具备合同的一般条款,如数量、质量、标的等,还要注意其他的陷阱条款,对房产证等有准确约定,防止掉入陷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购买迁房需要在取得房产证后交易,凭拆迁证、房产证和购房合同到房产交易大厅办理房产证手续即可。购买迁房要注意以下问题:包括调查清楚拆迁前的产权性质,办理公证手续等。【法律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一条房地产转让或者变更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房产变更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经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民法典》第二百一十条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法律分析:1、迁房在办理了房屋产权证书后才可进行买卖,无法办理房产证,不能过户。
2、要求卖方提供迁协议及其身份证明。
3、要注意确定该房屋之上是否有共有人,是否设定抵押权。
4、须查明该房是属于危改迁,还是属于商品房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三十八条 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依法收土地使用权的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根据我国法律,无房屋产权证书的房屋是不能买卖的,房屋买卖合同原则上隶属无效合同。但是,如果买好该类房屋且已经事实上寓居的,买房人的寓居权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房屋产权获到后两方解决了房屋过户,那么视为合同履行,两方均不得后悔。需要注意的是,买方确实需要买卖无产权证房屋的能够在买卖无产权证房屋时商定高额的违约金或获到房屋产权证书的时间或者产权证获到后过户的时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法律分析:1、查清房子的土地性质:要摸清土地性质,以免买到集体土地上建的房子;2、警惕一房多卖的现象;3:签订房屋买卖协议时,应当明确具体交付时间和办理过户手续的时间;4、不要一次付清所有的钱:先支付首付款,拿到证明后支付中间付款,转让后支付余款;5、可以让其他家庭成员签名:其他家庭成员也有房屋所有权的份额。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四十一条 房地产转让,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合同,合同中应当载明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
第四十二条 房地产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
第四十三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后,其土地使用权的使用年限为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经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迁房可以买卖和注意的事项:迁房只要房屋的权属证明齐全就可以进行买卖,购买迁房的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房屋有没有产权证书和其他的一些证件是否齐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的;(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三)依法收土地使用权的;(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五)权属有争议的;(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