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第二节 对建筑的要求 第6.2.1条 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第6.2.2条 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第6.2.3条 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第6.2.4条 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第6.2.5条 配电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顶棚以及变压器室的内墙面应刷白。 第6.2.6条 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第6.2.7条 配电所,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要求如下:1.地下商业建筑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2.地下商业建筑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3.地下商业建筑应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4.地下、半地下商业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500。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其营业厅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1)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内部装修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规定。5.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消防法对于地下室消防安全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其他相应的建筑消防规范里有着明确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就规定了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0.4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5.1.2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_;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_。5.2.8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_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扩展资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1.12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2、房间面积不超过50_,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3、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中的8.1.6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安装间距的一半。
烟感:
(1) 当地面面积《80平方时,屋顶高度《12米,保护面积为80平方,保护半径6.7米;
(2)当地面面积》80平方时,屋顶高度《6米,保护面积为60平方,保护半径为5.8米。
温感:
(1)当地面面积《30平方时,屋顶高度《8米,保护面积为30平方,保护半径为4.4米;
(2)当地面面积》30平方时,屋顶高度《8米,保护面积为20平方,保护半径为3.6米。
扩展资料
烟感布置要求:
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2、探测器周围水平距离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3、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风口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F0.5m。
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安装探测器时,宜居中安装。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安装间距的一半;
5、探测器至广播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1m;
6、探测器至灯具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2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说明》第7.2.4条:7.2.4 在单元式住宅中,单元之间的墙应无门窗洞口,单元之间的墙砌至屋面板底部的要求可使该隔墙真正起到防火隔断作用,从而把火灾限制在一个单元之内,防止延烧,减少损失。而对于其他建筑的隔墙,为了有效地控制火灾和烟气蔓延,特别是旅馆、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内的房间隔墙,更应注意将隔墙从地面或楼面砌至上一层楼板或屋面板底部。穿越墙体的管道及其缝隙、开口等应按照本规范有关规定采取防火措施。具体的防火封堵措施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 154:2003 中有详细要求,可供设计参考。
导语:轻钢龙骨是现代化的一种新型的材料,这种材料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行业,在很多的宾馆、工厂、商场等等地方都是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的,但是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对它的了解和认知可能是比较少的。轻钢龙骨隔墙规范也有很多,注意这些规范才能使这种材料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轻钢龙骨隔墙规范中的安装规范,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轻钢龙骨隔墙安装规范轻钢龙骨的安装分为很多步,每一步都有着自己的要求和规范。下面我们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每一步中都有着怎样的规范要求。1、墙位放线:在安装的时候会将墙位确定下来,然后在地面上将墙位线放出来,之后再将这条线引到侧墙和顶棚上面去。2、墙垫施工:对于墙垫的施工方面需要首先将以下部位清洗干净:墙垫和地面以及楼接触的部位,清洗完毕之后涂上一层处理剂,然后将C20混凝土墙垫浇上,另外要注意墙垫表面的平整,还有保证两侧面的垂直。3、沿地、沿顶龙骨的安装:在这两处的龙骨安装完成之后,用射钉把他们固定好。注意在使用射钉的时候,不要将射钉射到了那些有暗管的地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4、竖向龙骨的安装:在确定了竖向龙骨的间距之后,需要对沿地和沿顶龙骨进行分档画线。画线的排列顺序由墙的端开始。如果遇到隔墙有门窗的情况,应该改变方向,从门窗口像两侧排列来画线。完成画线之后应当将门窗框进行固定,这个固定是需要按照原先的设计来进行固定的,固定需要与沿顶、沿地、竖向龙骨这三者相连接的。木门窗的固定可以使用木螺丝,其他门窗的固定可以使用自攻螺丝来进行固定。5、石膏板的安装:石膏板的安装使用竖向安装的方式,龙骨两侧的石膏板又该有一定的错开缝隙。通常我们会选择使用自攻螺丝来固定石膏板和龙骨。注意螺丝帽要订到板子里面去,但是一定不要损坏纸面。现在大家对轻钢龙骨隔墙的安装规范都了解了吧。轻钢龙骨隔墙的安装规范虽然稍微有些繁杂1,但是注意了这些规范会为日后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
5,用木契打入墙板底部,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的强度,这样可以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固定,用2米或2米以上靠尺检查垂直、将其楼层需要进行的工作面进行干净的冲洗.安装,将准备安装的条板搬到装拼位置一、施工前期的施工条件:1、检查框架是否符合规范、轻质隔墙板施工方案1.放线。2,检查楼板的密实度。3、墙面没有进行粗略的抹灰装修。楼板的低迷那也没有进行施工,底面必须保持干净。三.上浆,在两块板的榫边水泥一道将聚合物砂浆抹在一边榫边上,使其调整垂直平整。7.校正,上道工序没有交接清楚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开工。4,平整校正。8.灌浆,运板就位,在安装轻质隔墙板的轴线分别上下弹出板厚双线。2.根据轻质隔墙板的规格任意用手提电锯切割。3.在基础放置水泥砂浆,将需要安装的墙板放置其基础上、建立质量把关小组,做到,补浆,将校正后的墙体墙壁用聚合物砂浆补满,刮平。2、将要施工的地方的图纸和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使聚合物砂浆从接缝挤出之饱满。6.调节,必须让施工人员知道施工的过程。5、对于特殊的工作任务的人员。4。二,用铁撬将墙板校正,用力撬紧、施工准备工作要到位,上下间隙大小用聚合物砂浆填补。9.固定,必须进行认真审核,达到技术水平要求的高度在进行施工,进施工责任落实到人、施工安排:1、在质量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的情况下,材料不合格不得进行施工使用,墙板上部用φ6mm或φ8mm的钢筋以墙板中部以45度打入,底部用“,一定要将线路的问题落实好,安装好线路。材料的保障,进场的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合格后备案入场,设备检查要细心,这样可以节省设备出现问题是及时的进行功能性的更换,3,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一定要落实到位,电源是安全的保证,需要建立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7“字型螺纹钢一头打入混凝土基础内,一头打入墙板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3.3.4第四条上有要求:13.3.4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所以抗震规范是要求“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设构造柱,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在6.3框架填充墙一节中要求“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要加构造柱,标准图集《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G614-1)也是按砌体规范出的。两全之下,一般都采取“超过5M或大于2倍层高”,现在几乎都成陈规了,很多人不知道出于哪,只知道该这么做。你的墙长都7.1米了,无论如何都是要加构造柱的。这个是从我复别人的帖子复制的,虽然有偷懒的嫌疑,但是答了你的问题,由此可见你不怎么留意论坛发帖,希望多看看别人的问题和别人的复,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在不知不觉见就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