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Ⅰ级钢(光圆)- 6.5、8、10、12、14、16、18、20、22、25、28、32等。
Ⅱ级钢(带肋)- 6、8、10、12、14、16、18、20、22、25、28、32等。
Ⅲ级钢(带肋)- - 6、8、10、12、14、16、18、20、22、25、28、32等。
钢筋常见直径6、6.5、8、12、14、16、18、20、22、25、28、32 。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
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
钢筋直径6=0.222、8=0.395、10=0.617、12=0.888、14=1.21、16=1.58、18=2.0、20=2.47、22=2.98、25=3.85kg。
常用的还有原木材积表《原木材积表(GB 4814-8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本标准于1984—12—22发布,1985—12—01实施,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局批准,本标准讲述了原木材积表规则的详细信息,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树种的原木材积计算。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繁琐,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34,带b的为2.65,带c的为2.26。
3、e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26,带b的为2.44,带c的为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钢筋比重是7.85g/㎝³。钢筋公称直径理论重量表(㎏/m)。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参考资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每米的重量(Kg)=0.00617×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即钢筋重量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钢材的理论重量是按钢材的公称尺寸和密度(过去称为比重)计算得出的重量称之为理论重量。这与钢材的长度尺寸、截面面积和尺寸允许偏差有直接关系。由于钢材在制造过程中的允许偏差,因此用公式计算的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有一定出入,所以只作为估算时的参考。
扩展资料:
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 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 W=0.00785×边长²
圆钢、线材、钢丝 W=0.00617×直径²
钢管 W=0.02466×壁厚(外径--内径)
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 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 W=0.00785×腰厚
槽钢 W=0.00785×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34,带b的为2.65,带c的为2.26。
3、e值:一般型号及带a的为3.26,带b的为2.44,带c的为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钢筋理论重量表
常用钢筋分为《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2017)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2-2018),热轧带肋钢筋直径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