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1661738.htm反应机理: 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反应条件不好打,自己加上) O3 O2 + O 氯氟烃分解(以CF2Cl2为例) CF2Cl2 CF2Cl• + •Cl 自由基链反应 Cl• + O3 ClO• + O2 ClO• + O Cl• + O2 总反应:O3 + O = 2O2
氟里昂在空调里是不会破坏臭氧层的。这是指,在使用空调时,氟里昂会有不同程度的泄漏,泄漏出的氟里昂,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由于氟利昂性质稳定,不能在低空中分解,所以就飘浮升入同温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其中的氯原子被分解游离出来。氯原子能夺去臭氧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使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分子变成普通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从而丧失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1个氯原子能这样“连续作案”——破坏近10万个臭氧分子!而且,一旦进入大气,氟利昂类物质可以在那里滞留100年!基于上述认识,加之20世纪80年代世界氟利昂产量每年高达100万吨,再这样继续下去,总有一天臭氧层将会被破坏殆尽,使整个地球表面直接袒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之下。这显然是一个足以毁灭地球的,可以同全球核大战相比拟的大悲剧。
不过,即使氟利昂被“绳之以法”,但要恢复已遭破坏的臭氧层的“元气”,也要等到21世纪中叶。氟利昂这一当年的“英雄”、今日的“罪犯”,就这样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说明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这样残酷无情!
氟利昂从“座上客”成为“阶下囚”的历史值得人们深思。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增强环保意识,以避免滥用这类物质造成恶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确是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类似的例子还有下面一个。
人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汽油中加入一种叫MTBE的添加剂,以取代原来在汽油中加的、对人体有害的铅。MTBE能使汽油更有效燃烧且减少空气污染,所以按理说是一种环保产品。但它却易溶于水且易从加油站的地下油罐中泄露。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MTBE污染已迫使供水商关闭了很多县的水井。美国地质勘探局2000年一次取样调查,在14%的饮水中发现了MTBE。1993年3月,克林顿政府宣布禁止使用MTBE。但目前还没有什么省钱的办法清除这种物质。于是这一“环保产品”又从“英雄”沦为“罪犯”。
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20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可以破坏臭氧层,但是破坏臭氧层导致的是紫外线增多,而不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