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构造柱拉结筋设置要求如下:
构造柱依据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2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
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设置条件:
1、当墙长大于5m,或者大于层高两倍时。
2、墙体转角处。
3、砌体丁字接关处。
4、门窗洞口大于2.1m门窗洞口尺寸大于等于2.1米需要设置构造柱,小于2.1米设抱框柱。
5、女儿墙应该设置构造柱。
设置要求: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与构造柱相邻部位砌体应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每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凹凸尺寸宜为60mm。砌筑时,砌体与构造柱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拉结钢筋,钢筋数量及伸入墙内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墙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其砌筑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6.1.2条规定。
3、构造柱混凝土可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应采用小型插入式振动棒边浇筑边振捣的方法。
4、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拉结筋依据: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设置要求: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且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120mm厚墙应放置2φ6拉结钢筋。
2、 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且竖向间距偏差不应超过100mm。
3、 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
4 末端应有90°弯钩。
以上内容参考:知乎-构造柱、圈梁、拉结筋设置要求
截面一般200X200 , 240X240 配筋从10-16不等,箍筋一级钢6200/150/100的,具体根据抗震来
设置规范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3 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扩展资料:
抗震设计时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240mm×1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7.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规范: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3 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 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设置原则
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构造柱
构造柱钢筋设置要求:120厚的墙壁如果墙壁高度小于3m,则开口宽度小于2.4m,否则,需要添加结构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80厚的墙壁如果墙壁高度为4m或更小,则开口宽度为3.5m或更小,否则,需要添加结构柱。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构造柱的作用:
构造柱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简单来说加建构造柱就是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经研究表明可以提高砖体的抗剪的承载力,起码在10-30%左右,可以约束墙体的开裂,可以改善墙体受压的稳定性。
构造柱能够有效提升房屋的抗震能力,一开始人们觉得只有砖混结构的房子才需要设置,现在构造柱越来越常见,经常用来填充墙体内部。构造柱和圈梁一起发挥作用,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使墙体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240mm×180mm, 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
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 的基础圈梁相连。
扩展资料
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φ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0mm。
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
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
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刚度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
1、规范里边关于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为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直径可采用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当6、7度超过六层、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规范中对于构造柱配筋要求如下:
3、针对你这个10公分的加砌块墙体,所以钢筋4根12,箍筋6的直径200,完全够了。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 120(或10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 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主要还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间距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分对待。
一种是单一作为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柱,此类构造柱的设置主要考虑约束墙段的长度需要,以往抗震规范中尚不明确,无论在砌体横墙或纵墙中均未提出间距的要求。事实证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是有限的。
例如在以往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只要求在两端设构造柱,数十米长的构造柱难以约束墙段的破坏此时构造柱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横墙中的构造柱间距一般可能达到11~12米,构造柱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有关实验研究分析结果,新规范对此做了补充和完善:
a) 当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或者达到砌体结构限定高度时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即一般不宜超过5.4米;纵墙内的构造柱一般不超过3.9米(外纵墙)和4.2米(内纵墙),即大致每开间均应设置一根构造柱如此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实验证明墙段的宽高比超过2时,构造柱的约束作用降低。
b) 在开间较大的多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和达到砌体高度是对构造柱的设置间距要求更高。在横墙内德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间距不宜大于4.2米;同时在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也均应设有构造柱以约束相应墙段的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