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换热器是以两种流体之间用来传递热量为基本目的的一种装置,又常常被称为热交换器。换热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是化工、炼油、动力、原子能、轻工、食品、制药和机械制造等一些行业的通用设备。换热器有很多分类,所以下面一起来看下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吧!
1.浮头式换热器:其优点为,消除温差应力,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一般的温度小于等于450℃,压力一般小于等于6.4兆帕;换热器的管束可以抽出来清洗,可以用于容易结垢或是管程容易腐蚀的场合。它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小浮头容易发生内漏。金属材料消耗大成本比普通的换热器高
2.列管式换热器:其优点为造价便宜,结构简单紧凑。其缺点为管束不可清洗,管壁与壳壁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应力。
3.U型管换热器:其优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管壳之间没有热应力,管程是双管程,流程长,换热效果好,承压能力强,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管束可以从壳体内部抽出,便于检修。其缺点为管内清洗不变,管束中间的管子难以更换,管子分布不紧凑,壳程流体容易短路造成换热不便,管子容易弯曲,所以直管区域需要较厚的管子,使用场所受限,该换热器只限于壳程温差较大,或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所。
4.沉浸蛇形换热器:其优点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便于防腐,承压高。缺点为设备笨重,耗材大。
5.喷淋式蛇管换热器:其优点为换热效率比沉浸式的要好,传热面积大,检修清洗方便。缺点为喷淋不均匀,常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多设置在室外空气流通处。
6.套管式换热器:其优点为传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缺点为检修和清洗麻烦,可拆链接处容易造成渗漏。
7.螺旋板式换热器:其优点传热效率好,运行可行性强,阻力小。缺点为焊接质量要求高,运行可靠性强,阻力小。缺点为对于焊接质量要求高,检修困难,重量大,钢性差,安装难度大。
8.具有补偿圈的换热器:其优点为补偿圈或膨胀节可消除热应力,外壳和管束不同时,补偿圈容易发生形变,拉伸或压缩来适应外壳和管束的不同膨胀结构,适用于两种流体的温差不大于70℃,壳体压强不超多600kpa
9.热管式换热器:其优点为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耐腐蚀,环境适应性强。
10.夹套换热器:其优点为结构简单便于运输,缺点是传热面积小,传热系数低。
11.板翅式换热器:结构紧凑轻巧,传热系数高,适用性强。缺点为制造工艺复杂,易堵塞,不耐酸碱,检修困难。
此外,像气体冷却塔、蓄热室、浴室温水加热、蓄能式换热器也属于换热器
换热器有三种类型具体如下:
一、蓄热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具有阀门切换功能、旋转式功能。蓄热式的换热原理是通过固体构成的蓄热体,热介质先将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就可以加热冷固体可以将热量从高温流体传给低温流体,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二、间壁式。
间壁式换热器的分类较多:喷淋式换热器、夹套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相信大家一般较为熟悉的是管式以及板式,着重分析这两种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
1、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经典的间壁式换热器,主要是由板片和密封胶垫所构成,也是所有换热器中的大哥,在工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具有不可小觑的优势,在很多行业中已经逐步的替换了管壳式换热器。
2、 管壳式(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是以换热器原理来命名,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会有换热两种流体。在管外流动的叫做壳程,在管内流动的叫做管程。主要的结构是由管板、壳体、管束、封头等多部分所构成的,壳体主要是为圆形。内部装有螺旋管或是平行管束,管束两段是固定在管板上。
三、混合式。
混合式换热器分类以及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冷热流体直接接触进行传热,避免了间壁式两侧的污垢热阻的弊端,只要能够保证流体间的接触良好就能起到很好的换热速率,所以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换热器是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对于大面积供热而言,换热器的存在必不可少。
按照传热方式,换热器可分为三大类: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和间壁式换热器。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也叫混合式换热器,是冷热流体进行直接接触并换热的设备。通常情况下,直接接触的两种流体是气体和汽化压力较低的液体;
蓄能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固体物质的导热特性,具体而言,热介质先将固体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冷介质再从固体物质获得热量,通过此过程可实现热量的传递;
间壁式换热器也是利用了中介物的热传导,冷、热两种介质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对于供热企业而言,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结构的不同,它还可划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热管。
两种温度不同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使一种介质升温,另一种介质降温的换热设备叫换热器。
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下面为大家详细的换热器种类分类及各种类的对应介绍。
一、换热器种类分类
按照传统方式的不同,换热设备可分为三类:
1、混合式换热器
利用冷、热流体直接能与混合的作用进行热量的交换这类交换器的结构简单、但价便宜、常做成塔状。
两种容许完全混合且不同温度的介质,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完成其热量的传递。
例如:冷水塔(凉水塔)、造粒塔、气流干燥装置、流化床等。
2、蓄热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能量传递是通过格子砖或填料等蓄热体来完成的。首先让热流体通过,把热量积蓄在蓄热体中,然后再让冷流体通过,把热量带走。由于两种流体交变转换输入,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小部分流体相互掺和的现象,造成流体的“污染”。
蓄热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传热面大,故较适用于气——气热交换的场合。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料气转化和空气余热。转蓄热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实现连续操作,换热器中的蓄热体一般采用成型板片或金属丝网组装的扇形柜内,其外部由金属壳体密封,并以每分1~4转得慢速转动进行连续换热。
3、间壁式换热器
所谓间壁式换热器,是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在固定的壁面(称为传热面)相隔的空间里流动,通过璧面得导热和壁表面的对流换热进行热量的传递。参加换热的流体不会混合,传递过程连续而稳定地进行。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面大多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造。在某些场合由于防腐的需要,也有用非金属(如石墨,聚四乙烯等)制造的。这是工业制造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换热器。冷、热流体被一固体壁面隔开通过璧面进行传热。按照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可分为:
(1)管式换热器:
如套管式、螺旋管式、管壳式、热管式等。
(2)板面式换热器:
如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
(3)扩展表面式换热器:
如板翅式、管翅式、强化的传热管等。
二、换热器种类介绍
1、夹套式换热器
结构如下图所示。夹套空间是加热介质和冷却介质的通路。这种换热器主要用于反应过程的加热或冷却。当用蒸汽进行加热时,蒸汽上部接管进入夹套,冷凝水由下部接管流出。作为冷却器时,冷却介质(如冷却水)由夹套下部接管进入,由上部接管流出。
夹套式换热器结构简单,但由于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面较小,且传热系数不高。
2、喷淋式换热器
喷淋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如下图所示。这种换热器多用作冷却器。热流体在管内自下而上流动,冷水由最上面的淋水管流出,均匀地分布在蛇管上,并沿其表面呈膜状自上而下流下,最后流入水槽排出。喷淋式换热器常置于室外空气流通处。冷却水在空气中汽化亦可带走部分热量,增强冷却效果。其优点是便于检修,传热效果较好。缺点是喷淋不易均匀。
3、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部件由直径不同的直管按同轴线相套组合而成。若管子太长,管中间会向下弯曲,使环隙中的流体分布不均匀。
套管换热器的优点是构造简单,内管能耐高压,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增减,适当选择两管的管径,两流体皆可获得适宜的流速,且两流体可作严格逆流。其缺点是管间接头较多,接头处易泄漏,单位换热器体积具有的传热面积较小。故适用于流量不大、传热面积要求不大但压强要求较高的场合。
以上介绍了各种换热器种类及部分换热器种类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内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造价低;管束可抽出,管间(壳程)清洗方便。质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管程清洗困难,管程流体必须是洁净和不易结垢的物料,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利用率低;管束最内层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层管子不能更换,因而抱人率高。U形管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以及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场合。一般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介质走管内,可是高压空间减小,密封易解决,并可节约材料和减少热损失。换热器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石油化工、动力、医药、冶金、制冷、轻工、食品、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一种通用设备,约占工艺设备总量的20%~70%。按其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他形式换热器。目前常用的换热器种类有浮头式、固定管板式和U形管式,其中以浮头式换热器居多。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于自身结构,应用的场合有限;浮头式换热器零部件多,易拆卸和清理,但检修的工作量大,容易内漏;而U型管式换热器的管板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少,其泄漏点就相应减少。此外,U型管式换热器的壳程水压试验后烘干也比较容易,而且它的适用场合广、检修简单、操作弹性好。如果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小、壳程与管程的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很容易脏、管束表面需要经常清理地,一般都采用U型管式换热器。
U型管式换热器,单台换热器共有两块管板,如下图1所示(件号45为中间挡板,件号46为U形换热管,件号47为内导流筒)。
这种换热器有一半管束管内外介质的流动方向为并流,另一半管束管内外介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流。U型管式换热器的双管板之间一般采用聚液壳彼此连接。聚液壳可以用来调整管板间距且保证两管板相互平行。同时,聚液壳用来封闭相邻两管板之间泄漏出的气(液)体,防止有毒气(液)体的外溢。聚液壳最高和最低处需分别设置放空口和放净口,用于及时导出渗漏气(液)体。如果壳程与管程之间温差很大,为了降低壳程与管程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的应力,应尽量降低短节的壁厚,必要时可增加一个膨胀节。
优点:以U形管尾部的自由浮动解决了温差应力的问题。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承压能力强。
缺点:由于受管弯曲半径的限制,布管较少。壳程流体易形成短路。坏一根U形管相当于坏两根管,报废率较高,管束中心有一部分空隙,所以传热性能较差而且管束中间部分不易检查,更换起来很困难,很容易结垢所以对与材质的要求比较高,管束抗振性差。焊接工艺相对复杂一些。
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工艺生产品看起阿里更加地有质感,期待性能方面能够改善一下,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减少报废,使该产品越做越实用、好用,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锅炉暖通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型号也随之增多,那每个换热器型号又代表什么意思呢?下面为你做介绍。换热器型号含义1、前端管箱形式:A:平盖管箱;B:封头管箱;C:用于可拆管束与管板制成一体的管箱;N:与管板制成一体的固定管板管箱;D:特殊高压管箱;2、壳体形式:E:单程壳体;F:具有纵向隔板的双程壳体;G:分流;H:双分流;I:U形管式换热器;J:无隔板分流(或冷凝器壳体);K:斧式重沸器;O:外导流;3、后端结构形式:L:与A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M:与B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N:与C相似的固定管板结构;P:填料函式浮头;S:钩圈式浮头;T:可抽式浮头;U:U形管式;W:带套管填料函式浮头;4、管壳式换热器型号及标记管壳式换热器分为Ⅰ级和Ⅱ级。Ⅰ级换热器采用较高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Ⅱ级换热器采用普通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重沸、冷凝传热和无振动的一般场合。换热器的型号按如下方式表示。换热器类型标记示例: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mm,管程和壳程设计压力均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54m2,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6m,4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换热器,标记为:AES 500 —1.6—54—6/25——4 I封头直径,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2.5MPa。壳程设计压力1.6MPa,公称换热面积200m2,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9m,4管程单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标记为:BEMB 700—2.5/1.6—200—9/25—4 I管堵材料的硬度应不超过管子材料的硬度,堵死的管子总数不得超过该管程总管数的10%。
1、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组波纹金属板组成,板上有四个角孔,供传热的两种液体通过。金属板片安装在一个侧面有固定板和活动压紧板的框架内,并用夹紧螺栓夹紧。板片上装有密封垫片,将流体通道密封,并且引导流体交替地流至各自的流道内,形成热交换。
2、全焊式板式换热器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集成可拆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优点于一身的新一代产品,它的推出弥补了可拆板式换热器的应用空白,同时其耐高温、高压、和强耐腐蚀性能确保了对传统管壳式换热器大部分工况的取代。
全焊接板式换热器具有类似板式换热器的波纹板结构,同时采用更为先进的全焊接工艺密封,无垫片设计,加上多种金属及合金材料的选择,确保MAX全焊式换热器适用于温度从-195℃至538℃、工作压力从真空至8.2MPa的几乎所有换热工艺场合。且其紧凑的结构设计,高效的传热性能及使用的方便灵活,决定了天生就具有完全取代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优越性能。
更多热交换器分类及原理可点击http://www.cqhheat.com/faq/218.html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