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房地产政策收紧(房地产政策最新消息)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房地产政策收紧(房地产政策最新消息)

更新时间:2025-05-11 00:51:44 阅读量:91

本文目录

  • 目前房地产政策收紧对上海楼市有什么影响吗
  • 中国多地收紧楼市 “小阳春”遭遇政策“凉水”
  • 一个多月十余地方密集收紧楼市 新一轮调控来袭

目前房地产政策收紧对上海楼市有什么影响吗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综合来看,上海的楼市近一年以来趋于平稳,三四线城市房价突飞猛进,因此该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要遏制三四线城市过高的房价上涨速度。上海房地产管控一直较为严格,因此该项会议结果预计不会对上海楼市产生太大的影响。

中国多地收紧楼市 “小阳春”遭遇政策“凉水”

中国部分地方价量齐升的楼市“小阳春”遭遇政策“凉水”。4月份以来,长沙、北京、深圳、合肥等地陆续出台楼市收紧政策,以整顿房地产市场,遏制投资炒作。业内人士认为,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今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关键,这也就不难理解在近期楼市波动、市场炒作氛围再起之时,部分城市收紧楼市调控的“缰绳”。

资料图:建设中的房地产楼盘。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4月15日,北京执行国管公积金新政,对二套房贷款实行“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为最低六成,最高贷款额度由80万元(人民币,下同)降至6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5年。至此,在北京买房的商贷、公积金贷款全部实施“认房又认贷”。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国管公积金是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单位等国管单位在职员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比较小众,其政策调整对市场影响并不很大。以2017年为例,当年,使用国管公积金的住房交易占北京楼市所有交易的比例仅为3%左右。

但国管公积金收紧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张大伟认为,加之近期青龙湖等区域供应大增,北京楼市价量双升的“小阳春”,会大大降温。预计5月份,北京楼市如果没有其他信贷宽松政策,房地产市场会再次出现下探。

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趋稳,部分一二线楼市在持续降温之后出现“小阳春”行情,成交量价双双升。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3月份,受监测的40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84%,同比增长10%。

张大伟认为,部分区域楼市小阳春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城市房价下调后的触底复苏,叠加信贷利率的小幅松动,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融360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3月份,中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已连降4个月。

部分楼市小幅升温的同时,炒作和谣言也纷纷出现。一些城市出现了哄抬房价、捂盘惜售、虚假宣传现象,一些地区传出限购解除等谣言,一些楼盘还人为炮制热销案例引发市场恐慌。为此,多地陆续收紧调控。

15日,有媒体报道,长沙市将停止执行对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即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按4%的税率征收契税。

10日,合肥表示,将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严肃查处“哄抬房价”、“价外加价”、“捂盘惜售”、“虚假宣传”和“强制搭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8日,深圳市表示,将开展房地产市场领域“楼霸”专项整治工作,垄断房源、操纵房价、房租、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房租等行为将被列为重点整治范围。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月度分析报告认为,2019年初局部楼市的“小阳春”,具有较大的政策试探性成份。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等相关主体,借助1-3月份的宏观政策真空期展开“营销攻势”,以营造楼市整体向好的氛围。

报告认为,由于一二线城市住房总价较高、对融资杠杆的依赖度大,只要限购、限贷等房地产核心调控政策不发生显著松动,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仍将受到很大制约。三四线城市收入水平及人口吸引力偏低,住房投资投机需求和二手房市场相对不活跃,房价持续上涨动力不足。如果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够坚持房住不炒和保持充分定力,三四城市局部“小阳春”将自行消退。

一个多月十余地方密集收紧楼市 新一轮调控来袭

2020年下半年“开场”仅一个多月,中国楼市风向似乎已发生转变。一改此前纾困、扶持等带来的政策“暖意”,杭州、东莞、南京、深圳等地密集收紧房地产调控,多地楼市预期转冷。3日,海口发布房地产新政规定,新建商品房买卖严禁滞后网签;取得预售证后,房地产开发企业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同时新政强调,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采取捂盘惜售、化整为零、饥饿营销、雇人排队等手段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同日,安徽省阜阳市收紧住房公积金政策,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者发放公积金贷款;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50%,利率不低于同期首套房利率的1.1倍等。新政自8月10日起实施。包括上述两地在内,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7月份以来,已有东莞、杭州、宁波、深圳、南京、内蒙古等十余个地方出台楼市收紧政策。其中,东莞在1个月内连发两轮楼市收紧政策。多地新政包括升级限购等内容。如:宁波限购区域扩容,由原来的老三区扩大至市五区;东莞首次将二手房纳入限购范围;深圳规定,须在当地落户满3年,且缴纳3年及以上个税或社保才能购房。一些城市也加码了限售政策,封堵“炒房”,如:杭州对通过高层次人才优先购买方式获得的住房限售5年。东莞则延长了住房限售周期,由原先的2年调整为3年。其他措施还包括提高公积金贷款门槛和首付比例,提高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封堵“假离婚”,治理市场乱象等。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指出,多城收紧调控主要是投资投机需求有抬头的态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少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以往不少城市限购门槛较低,在信贷资金比较宽松的背景下,容易成为投资投机的对象。这次多城密集升级限购,可以进一步稳定市场。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本轮楼市调控的主要特征是“打三假”,包括“假落户”“假离婚”“假人才”,为现有政策打上“补丁”。总体而言,调控严厉程度确有提高,但除深圳等个别城市外,调控力度相对平和,全国楼市政策并未出现大力度全面升级的情形。地方政策密集加码的背后,是近期几大重要会议上传递出的新信号。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同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疫情没有也不会改变“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上半年,虽经济遭受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依然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一些城市出台的松绑政策被叫停。在极少数房价出现较快上涨时,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遏制借机炒房的行为,保持市场健康运行。后续楼市和调控政策如何演变?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整体保持宽松基调,但房地产信贷和融资政策难以开闸,首付贷、房抵贷等仍是重点监管对象,政策仍将严防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市场。在此背景下,各地方因城施策,房地产政策可能出现“松紧结合”的情形。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中,13城房价偏热,排除已经出台较严厉调控政策的城市,下半年有9个城市包括银川、唐山、西宁、杭州、成都、无锡等地调控收紧预期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