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应该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 17217-1998)》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锦州市卫生防疫站和青岛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 17217-1998)》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作者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扩展资料按照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城市公厕建筑标准,按其设置地点的重要程度分为三类。一类公厕设置在对外开放游览点和繁华街道,需配备独立式大小便器、采保暖设施、手纸架、先进节水器,需设置1.8米高的独立单间等,地面、墙裙装饰用才标准较高;二类公厕适合建设于主要街道,可以设置独立式便器的单间,也可建设通槽式便器,采用瓷砖面小便池;三类公厕则设置于一般街道,采用通槽式大小便器,装修用材标准也相应降低。1990年来,公厕建筑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建在繁华商业街、旅游景点附近的公厕,达到了“星级”标准,无论是建筑用材、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是公厕的文化氛围、卫生水平,都有很大程度提高,满足了公众如厕需求。
《建筑设计规范》中有此类规定:
男厕所:小于100人按25人设1个蹲位,大于100人的每增加50人,增设1个蹲位。小便器的数量与蹲位相同。
女厕所:小于100人按15人设1~2个蹲位,大于100人的每增加30人,增设1个蹲位。
扩展资料:
卫生间的设计的注意事项:
通风
卫生间里容易积聚潮气,所以通风特别关键。选择有窗户的明卫最好。如果是暗卫,为了卫生不发霉、不长毛、没有潮虫到处爬,除了装一个功率大,性能好的排气换气扇外,你还要注意避免“包裹”,尤其是在临近地面的地方。
许多人喜欢把管子包得严严实实的,或者干脆在洗手台下面做个储物柜,结果潮气被包在里面散不出去,很不卫生。
布局合理的卫生间应当有干燥区和非干燥区之分。非干燥区不利于储物,即使是干燥区,卫生纸、毛巾、浴巾等如果长期放置,也一定要用隔湿性好的塑料箱存放,避免受潮,要保证它们拿出来使用时没有一点水气。
光线
明卫可以有自然光照射进来,暗卫所有光线都来自于灯光和瓷砖自身的反射。卫生间应选用柔和而不直射的灯光;如果是暗卫而空间又不够大时,瓷砖不要用黑色或深的,应选用白色或浅色调的,使卫生间看起来宽敞明亮。
下水
下水是卫生间清洁的一重要一关,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存水弯的水封高度要达到50mm,才能不让排水管道内的气泛入室内。地漏、台盆和淋浴的排水管都穿过楼层板,在楼层板下方都设置有存水弯。
2.地漏应低于地面10mm左右,排水流量不能太小,否则容易造成阻塞。
3.如果地漏四周很粗糙,则容易挂住头发、污泥,造成堵塞,还特别容易繁殖细菌。
4.地漏箅子的开孔孔径应该控在6~8mm之间,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头发、污泥、沙粒等污物进入地漏。
5. 卫生间门下面要加一个一厘米的门栏,卫生间有积水时会从地漏漏入下水道,如果地漏堵死积水也不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设计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50337-20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3.2.4公共厕所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附近。2,独立式公共厕所与相邻建筑物间宜设置不小于3m宽绿化隔离带。3,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不影响主题建筑的功能,并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4,公共厕所宜与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合建。5,在满足环境及景观要求条件下,城市绿地内可以设置公共厕所。
卫生间的设计,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4.0.13:化粪池(化粪池)四面墙和泳池底部应防水,泳池盖 必须坚固(特别是可能的驾驶位置),紧密连接,检查井,吸力口不应放置在低洼地区,以防止雨水浸入。
化粪池(化粪池)的位置应设置在人们不停留和经常移动的地方,并且应靠近道路以便于抽水。 化粪池与地下水源和进水口结构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m,化粪池壁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
扩展资料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公共厕所每1000~1500户设一处;宜设于人流集中处,建筑面积30至60平方米,用地面积60至100平方米。城市环卫设施设置标准上要求公共厕所,按城镇道路人流量确定设置间距,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m。
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m。按地区面积确定设置数量:旧区成片改造地段和新建小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
公共厕所建筑面积应根据人口流动量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一般建筑面积规划指标规定如下:
一、居住小区内6~10m/千人;
二、车站、码头、体育场(馆):15~25m/千人;
三、广场、街道:2~4m/千人;
四、商业大街、购物中心:10~20m/千人;
五、城镇公共厕所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其建筑面积一般为30~50平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一、无障碍卫生间的门宽不低于800mm,便于轮椅出入。
二、使用推拉移动门,并在门上安装横向拉手,便于乘坐轮椅者开启或关闭。在预算允许情况下,使用电动门,使用者按动按钮(或红色感应器)进行开启或锁闭。
三、无障碍卫生间内部空间要大于1.5m1.5m,利于轮椅旋。
四、洁具配套采用专用无障碍洁具,男士小便器采用低位小便器,高度小于450mm,座便器采用无水箱(实际上是隐藏水箱)的座便器,高度450mm;台盆使用挂盆或者半柱盆,脚下利于轮椅地步进入,高度800mm。
五、配备安全扶手,座便器扶手离地高700mm,间距宽度700-800mm,小便器扶手离地1180mm,台盆扶手离地850mm。
六、配备紧急呼叫系统,紧急呼叫系统可选择安装于墙面离地450mm处,安装防水开关,也可以选择集成于安全扶手上。并在门外配置与紧急呼叫系统相连的报警红灯。
无障碍厕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障碍厕位应方便乘轮椅者到达和进出,尺寸宜做到2. 00m X 1. 50m ,不应小于1. 80m X 1. 00m;
2、无障碍厕位的门宜向外开启,如向内开启,需在开启后厕位内留有直径不小于1. 50m 的轮椅转空间,门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800mm,平开门外侧应设高900mm 的横扶把手,在关闭的门扇里侧设高900mm 的关门拉手,并应采用门外可紧急开启的插销;
3、厕位内应设坐便器,厕位两侧距地面700mm 处应设长度不小于700mm 的水平安全抓杆,另一侧应设高1. 40m 的垂直安全抓杆。
4、设置无障碍厕位的公共卫生间内应提供不小于800mm的通行宽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无障碍卫生间
一、公共厕所清洁消毒操作规范
全天 24 小时开启通风窗,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
2.开放前,进行湿式清扫,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3.有条件的在洗手池处,配备洗手液及干纸巾。
4.公共接触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纸巾盒、坐便器等,保持清洁,每日用含氯 250-500mg/L 消毒剂消毒 2-4 次。
5.便池及其周边用含氯 500mg/L 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日 2-4次。
6.使用其他消毒剂请参阅说明书,按照预防性消毒剂量操作。
7.消毒人员操作时,要戴口罩,皮肤不得暴露,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公共卫生间的阻断尺寸是1.5米。基本标准是这样的,大便厕位长度是1米-1.5米左右,宽度是0.85米-1.2米,如果含小便池深度是0.75米,宽度是0.7米,坐便器占地较小,一般在0.7-0.8之间。公共厕所的建筑必须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一般不能于1比8,当占地面积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