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电气施工验收规范2018(电气施工验收规范2018 下载)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电气施工验收规范2018(电气施工验收规范2018 下载)

更新时间:2025-05-10 17:53:42 阅读量:22

本文目录

  • 建筑电气规范中对埋地的电线管有什么要求,最好有规范根据,谢谢
  •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 电气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 电气配管安装规范
  • 电气电线标准色有没有规定
  • 广联达算量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在一起怎么配线

建筑电气规范中对埋地的电线管有什么要求,最好有规范根据,谢谢

详见GB 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5.4电缆保护管敷设。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鼓励“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检验批抽样检验的理论水平,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的具体问题,丰富和完善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修订时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等专业验收规范进行了协调沟通。

其中,修订内容包括:1、提出适当调整抽样复验,试验数量的规定;2、提出制定专项验收要求的规定;3、增加检验批最小抽样数量的规定;4、增加建筑节能分部、铝合金结构、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子分部工程;5、修改结构、电气、空调等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划分;6、增加计数抽样方案的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判定方法;7、增加工程竣工预验收的规定;8、增加勘察单位应参加单位工程验收的规定;9、增加实体检验或抽样试验的规定;10、增加检验批验收应具有现场检查原始记录的要求;11、修改各项验收表格。

扩展资料

2013年11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以下简称《统一标准》)。该标准将自2014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同时废止。

新版《统一标准》针对原2001版《统一标准》进行了重要修订,增加了多项关于工程质量验收新规定。其中,第5.0.8、6.0.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同时,该标准出台将影响系列地方标准进行更新,配套表格及规范也将作调整。

电气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

1、GBT36040-2018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2、GBT34926-2017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云母带矿物绝缘波纹铜护套3、GBT 13955-2017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5、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6、JGJ39-2016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7、JGJ36-201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附条文8、JGJ 392-2016 商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10、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11、JGJ100-2015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12、JGJ66-201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13、GB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4、JBT 8681-2013 YDT系列(IP44)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315)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6、DL5700T-2014城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规范附条文17、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18、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9、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201420、GB∕T 12974.2-2014 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永磁同步电动机21、GB 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2、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23、GB 50981-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4、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附条文25、JGJ62-2014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26、新版消防安全标志介绍GB13495.1-201527、GBT50786-2012建筑电气制图标准28、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29、GB∕T 12974-2012 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30、GB 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31、NFPA 70-2011(矢量版)32、JGJ 232-2011 矿物绝缘电缆敷设技术规程33、JBT 7127-2010 YD系列(IP44)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280)34、GBT26189-2010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35、QXT106—2009《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36、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37、GB14048.2-200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2部分:断路器38、GB/T4728.7-200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7部分39、JGJ-T163-200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40、GB7000.2-2008 灯具 第二部分:特殊要求 应急照明灯具41、CECS120-2007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程42、GA 306.1-2007 阻燃及耐火电缆 塑料绝缘阻燃及耐3火电缆分级和要求 第1部分 阻燃电缆43、GA306.2-2007阻燃及耐火电缆耐火电缆4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45、GB 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46、GBT18802.12-2006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选择43、GB 50225-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47、GB-T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48、GBT20041.1-2005电气安装用导管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49、GB50348-2004_《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50、GB 50348-2004_《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5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2、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3、GA305-2001电气安装用阻燃PVC塑料平导管.54、GB18802.1-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性能要55、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包含的内容较广泛:它包括配电系统盘、柜,控制系统盘、柜,电线电缆敷设、-------等等,在国标中均做了单独的施工和验收规范,常用的有:《GB 50168-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171-2012 电气装置安装 工程盘、柜及二次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pdf》、《GB 50257-20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2015_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等。

电气配管安装规范

电气配管分哪种情况有些。安全风险高的配合安全风险低的赔款是不一样的,普通配管规范按国家电气规范标准走就行,如果说燃气管路等那么就还要执行燃气管路。电器里范

电气电线标准色有没有规定

1.现行2019年GB标准中最为详细明确

《GBT 4026-2019人机界面印刷端子文字图形标识导线、端子颜色》-6.2

2.其他专用行业标准中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5.1.11相线黄绿红N浅蓝严禁混用

《DL/T 5352-2018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2.1.2 ABC相色标志应为黄绿红三色

3.标准分析

注:《JGJ46-2005》、《DL/T 5352-2018》中高压是指1kV以上,不应与国家标准冲突,所以这两项行业标准属小范围内使用,各位普通机电产品设计工程人员应参考《GBT 4026-2019人机界面印刷端子文字图形标识导线、端子颜色》

广联达算量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在一起怎么配线

广联达算量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在一起怎么配线GB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规范解读22-施工-布线智能电气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施工布线4.3.1 系统线路的防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线路暗敷时,应采用金属管、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或B1 级及以上的刚性塑料管保护;2 、系统线路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或槽盒保护;3、 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可直接明敷。解读:本条规定了系统供配电线路、系统通信线路采用不同敷设方式时的防护要求。为了防止系统线路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系统线路敷设时应根据不同的敷设方式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由于矿物绝缘类电缆带有铠装外套,具有一定的机械防护能力,因此该类电缆可以直接明敷。4.3.2 各类管路明敷时,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吊点或支点,吊杆直径不应小于 6mm:1、 管路始端、终端及接头处;2 、距接线盒 0.2m 处;3 、管路转角或分支处;4 、直线段不大于 3m 处。解读:管路在明敷时,线路和管路存在一定的重量,为增加机械强度防止弧垂过大,对管路的吊点或支点的设置部位、吊杆直径做出相应的规定。4.3.3 各类管路暗敷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0mm。解读:管路暗敷时,为了减少火灾产生的火焰和高温对系统线路正常工作的影响,管路应敷设在不燃性建筑结构体内,且埋深不应小于 30mm。4.3.4 管路经过建、构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变形缝处,应采取补偿措施。解读: 为防止因建筑结构变形损坏管路,管路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时,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要求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4.3.5 敷设在地面上、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防腐蚀、密封处理。解读:在潮湿、多尘或者地面上敷设时,为了避免环境中水汽和灰尘进入管路腐蚀线路、影响线路的绝缘性能,管路的管口和管子的连接处应做密封和防腐处理。4.3.6 符合下列条件时,管路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1、 管子长度每超过 30m,无弯曲时;2 、管子长度每超过 20m,有 1 个弯曲时;3 、管子长度每超过 10m,有 2 个弯曲时;4 、管子长度每超过 8m,有 3 个弯曲时。解读:为防止管路太长或者弯头太多,不利于在管路中穿线,管路敷设时应在相应部位装设接线盒。4.3.7 金属管子入盒,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塑料管入盒应采取相应固定措施。解读:为了防止因管路与接线盒连接不牢固造成导线外漏,对管路和接线盒的连接做出相应规定;为了防止金属管路端口的毛刺在线路敷设过程中损坏导线绝缘护套,要求金属管路入盒的内侧应加装护口。4.3.8 槽盒敷设时,应在下列部位设置吊点或支点,吊杆直径不应小于 6mm:1、 槽盒始端、终端及接头处;2 、槽盒转角或分支处;3、 直线段不大于 3m 处。解读:为增加槽盒的机械强度,防止弧垂过大,对槽盒的吊点或支点的设置部位、吊杆直径做出相应要求。4.3.9 槽盒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解读:为保证槽盒的安装质量,便于日常维护,对槽盒接口和槽盖的安装做出相应要求。4.3.10 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应符合本标准第 3.5 节和设计文件的规定。解读:线路敷设时,应按本标准第 3.5 节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对系统线缆的选型进行核查。4.3.11 在管内或槽盒内的布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管内或槽盒内不应有积水及杂物。解读:管路或槽盒中的积水会影响线路的绝缘性能,管路或槽盒内的杂物不清理干净,不便于穿线,而且极易在布线过程中损坏线缆的绝缘护套。4.3.12 系统应单独布线。除设计要求以外,不同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槽盒的同一槽孔内。解读: 为了避免不同类别的线路相互干扰,影响线路的正常工作,除经设计验证的线路外,不同路、不同电压等级、交流与直流的线路,不应布在同一管内或槽盒的同一槽孔内。4.3.13 线缆在管内或槽盒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应在接线盒内采用焊接、压接、接线端子可靠连接。解读:线缆的接头位于管内或槽内时,由于受连接工艺的限制会影响线路的机械强度和线路的绝缘性能,同时也不利于线路的日常维护,因此,要求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采用可靠工艺连接。4.3.14 在地面上、多尘或潮湿场所,接线盒和导线的接头应做防腐蚀和防潮处理;具有 IP 防护等级要求的系统部件,其线路中接线盒应达到与系统部件相同的 IP 防护等级要求。解读:多尘、潮湿场所中,环境中的水汽、粉尘会侵蚀裸露的导体或端子,降低线路连接的可靠性和绝缘性能,因此这些场所设置的接线盒和导线的接头需要进行防腐蚀和防潮处理;接线盒是系统部件之间电气连接的主要配件,为保障系统部件整体电气连接的可靠性,接线盒的IP 防护等级应与系统部件等同要求。4.3.15 从接线盒、管路、槽盒等处引到系统部件的线路,当采用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保护时,其长度不应大于 2m,且金属导管应入盒并固定。解读:为了便于线路与系统部件的连接,从接线盒、管路、槽盒等引致系统部件的防护管路可以采用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同时为了保证防护管路整体的强度要求,对可弯曲金属电气导管的长度作出相应的限制。4.3.16 线缆跨越建、构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解读: 为防止因建筑结构变形损坏系统线路,线缆在跨越建、筑物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变形缝时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并在变形缝的两侧固定。4.3.17 系统的布线,除应符合本标准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装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的相关规定。解读: 国家标准《建筑电气装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是检验建筑电气装置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用工程技术标准, 因此,系统布线除应满足本标准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装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的相关规定。4.3.18 系统导线敷设结束后,应用 500V 兆欧表测量每个路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且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20MΩ。解读:系统线路的绝缘性能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线路敷设结束后,应对系统线路的每个路进行绝缘性能测试,路的绝缘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应排查并解决布线环节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