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瓷砖行业分析报告(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瓷砖行业分析报告(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更新时间:2025-05-10 22:45:01 阅读量:83

本文目录

  • 瓷砖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 瓷砖设计师前景怎么样
  • 建陶行业近几年发展如何
  • 现在的瓷砖市场怎么样
  • 请问目前陶瓷工作坊的发展趋势如何,或者说整个的大环境是怎样的
  • 陶瓷在一带一路带动下会面临怎样的新发展

瓷砖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进入2017年,楼市调控政策再次收紧,多地成交量创下新低,暴跌论、拐点论等甚嚣尘上。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房地产必然不会再出现暴涨,保持稳定是大概率事件。房地产进入调整周期,令附身于此的行业首当其冲,瓷砖便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瓷砖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瓷砖行业产销需求与市场前瞻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陶瓷砖产量完成110.76亿平米,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瓷质砖产量83.6亿平米,增长0.23%;陶质砖产量27.1亿平米,增长7.0%。自2004年以来,继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三年个位数增长之后,第一次出现负增长。未来瓷砖产业恐延续低迷,行业洗牌加剧。但不同其他领域,技术革新将是瓷砖行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并购标的并不能促进企业发展。所以,尽管未来几年处于低迷时期,却也是瓷砖行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

瓷砖设计师前景怎么样

近年来,我国陶瓷砖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瓷砖行业产销需求与市场前瞻分析报告》数据统计,2011年至2015 年,我国陶瓷砖产量由87.00 亿平方米增长至101.80 亿平方米。我国是最大的瓷砖生产和消费国,2016年发展开始暖由于中国在原材料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陶瓷行业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世界陶瓷砖最大的生产国,截至2014年底,我国瓷砖产量占世界生产总量的48.35%。2015年中国陶瓷砖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根据调查和测算,2015 年全国陶瓷砖生产线实际产能有效利用率不足 80%,供需失衡的矛盾加剧了市场竞争,产销率也持续下滑,许多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采取了降价促销的手段。2016年我国陶瓷市场情况有所好转,产销率超过2013年水平,达到82.51%,陶瓷砖产量完成也同比小幅增长1.81%,达到110.76亿平米。陶瓷砖市场格局分散,国内品牌机遇良多由于毗邻清远、梅州等优质原材料产地,且贸易发达、手工业历史悠久,广东较早形成了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的陶瓷产业。截至 2016 年底,福建、广东、江西,三大瓷砖产区占比均在 10%以上。我国瓷砖行业规模大概5000 亿,但格局分散,截至 2015年10月,我国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建筑陶瓷制品企业数量为1455家,2014年规模企业户均营收为 3.07 亿元,东鹏瓷砖等行业龙头市占率也仅 1%左右。但与卫浴产品不同,国内瓷砖市场中高端及有规模的品牌几乎都是国产品牌,包括马可波罗、东鹏瓷砖、蒙娜丽莎、诺贝尔、欧神诺等,使得地产商在进行大规模采购时,首选国内品牌。

建陶行业近几年发展如何

瓷砖行业格局为“大行业,小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551家,主营业务收入4790亿元。目前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包括东鹏瓷砖、欧神诺和蒙娜丽莎等营业收入均不超过50亿,市场占有率均不足1.15%。随着下游房地产行业全装修比例提高,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大企业的规模优势,建筑陶瓷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

全装修住宅比例提升,将提高建筑陶瓷行业集中度

我国住宅全装修的历史较短,仍处于初级阶段。欧洲20世纪50年代伴随住宅工业化,住宅全装修兴起,20世纪60年代传入北美和日本。我国全装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与欧美日相比发展时间较短。全装修住宅在我国住宅总量中的占较低,不到20%,相比于日本、瑞典、法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住宅全装修比例,住宅全装修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比于毛坯房,全装修不需要二次装修,因而减少建筑垃圾,降低消耗排放、实现资源节约。2017年,国家出台的《建筑业“十三五“规划》鼓励和推动“装配式建筑+智能化“实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明确指出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地产商通过提高精装房占比提升产品价值和后续增值服务,少数几家大型房企的全装修比例达到80%以上。地产商集中度和精装房比例提高使地产商的采购话语权不断增强,因此工程端发力的建筑陶瓷企业集中度近年来逐渐提升。2013至2016年,建筑陶瓷行业复合增长率为9.54%,一半以上收入来自工程端的欧神诺和蒙娜丽莎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56%和23.09%;两家企业的市占率由0.65%提高至0.82%。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装修住宅比重的提高,前期在工程端发力且绑定大地产商的建筑陶瓷企业将进一步深化优势,促进市占率提升,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渐提升。

政策大力引导,鼓励建筑陶瓷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当前低端瓷砖产品生产工艺成熟,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同质化严重。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大力引导、鼓励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进行产业升级。

2017年6月以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相继制定《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指导意见》和《推进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个攻坚战“的指导与组织实施的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淘汰陶瓷砖产能30亿平方米,占总产能比例21.4%,陶瓷砖的产能利用率将由“十二五“末的72.9%提升至85%。同时提出,到“十三五“末,真正实现企业总数减少三分之一,前10家建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20%~30%,培育3~5家销售额超百亿元国际知名企业,行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这些政策的提出不仅旨在淘汰落后产能,也鼓励优秀陶瓷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强环保+大企业,推动建筑陶瓷行业转型升级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2017年年初至今,各地陶瓷主产区从主动压缩产能到被封查关停的陶瓷厂家数不胜数。山东淄博建陶产能从7亿平米减到2亿;山东临沂建陶行业6成产能将退出;河北高邑、赞皇陶企全线停产;河南鹤壁陶瓷全部被要求企业停产整改;四川夹江未来将有约30%的产能彻底退出;福建闽清产区陶瓷厂停产,漳州8家陶瓷厂被限期整改;广东、贵州、山西等产区,各有不同程度的环保整改和停产事件。

在新建产能方面,2017年受国内环保持续高压的影响,国内瓷砖主产区的一些陶瓷企业产能被迫转移,纷纷落户生产环境更稳定、原材物料更便宜、交通区位更便捷的省份,新建的瓷砖生产线初现大扩张,东北、山东、山西、河南、重庆、江西、新疆等地累计投资额已过百亿。

除了严格的环保约束,成本也是限制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2017年,受煤炭、化工原料和物流等方面的成本涨价压力影响,山东淄博、四川夹江、西北产区和广东部分产区陆续经历了几波涨价。部分企业利润同比下跌高达60-70%。小企业受环保约束和成本压力,存在倒闭风险;相比之下,大企业拥有资金优势,可以加强环保力度,并可以通过控制成本和新建产线的方式抢夺市场份额。

总之,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环保门槛不断提升,落后产能以及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会被逐步淘汰及关停,而注重品牌形象建设、研发技术投入以及绿色环保制造升级的企业将会在行业洗牌中做大做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在的瓷砖市场怎么样

  • 由于中国在原材料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国陶瓷行业发展迅速,产能持续扩张,已经成为世界陶瓷砖最大的生产国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瓷砖行业产销需求与市场前瞻分析报告》显示,随着瓷砖消费量的增加,2011-2016年中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销售额也不断上升。2011年,规模以上建筑陶瓷销售额为3223亿元;到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销售额上升至5216亿元,增长了61.8%

  • 瓷砖行业产品需求目前已进入微增长时期。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建筑行业规模化建设还将保持一定的总量,对瓷砖的需求量仍较大,但增幅则整体有所降低。此外,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市场对瓷砖行业在产品品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性价比的瓷砖产品需求比重将逐步上升。

  •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环保相关政策的发布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瓷砖的市场比重也将得到提升。

请问目前陶瓷工作坊的发展趋势如何,或者说整个的大环境是怎样的

2018年陶瓷行业寒冬初显

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落至2012年的水平,创下了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2018年我国陶瓷砖产量90.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2%。重要建陶产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福建为-5.4%,广东、江西和山东增长均在-15%以上;新兴建陶产区唯有四川产量实现13.3%的增长,其他河北、河南、广西等产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2018年我国陶瓷砖出口下滑态势继续延续,全年陶瓷砖出口39.86亿美元,同比下降9.94%。

2018年陶瓷行业的萧条并非没有征兆。陶瓷行业与建材行业相关。本游有严厉的环保政策限制,下游受房地产行业去杠杆、贸易战等因素影响,消费力度骤降,双重因素推动下,陶瓷行业寒冬降临。

2019年陶瓷行业乍暖还寒

进入2019年,因建材行业暖,主要建材产品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其中,陶质砖、瓷质砖、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8%、8.6%、10.3%。

产量增长的同时,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6.3%、34.5%。生产数据与盈利数据双飘红,陶瓷行业似乎重现生机。

2019年陶瓷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进一步分析陶瓷行业消费市场后,发现国内陶瓷行业仍不容乐观。据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陶瓷卫浴经销商委员会、中陶家居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国瓷砖总需求量为31.6亿㎡,同比下滑10%。

陶瓷需求虽有所下降,但地区消费仍然呈现出一定亮点——

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10.7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34%。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瓷砖需求量为8.8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28%。中部地区正逐步成为瓷砖需求的主要市场。

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瓷砖需求量为10.1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32%。云贵川是主要市场需求点,精耕细作市县市场将会有较大的空间。

另,2019年7月,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1-6月陶瓷产品累计出口额762.5亿元,同比下降3.9%。陶瓷出口市场也不容乐观。瓷砖在国外的受挫,并非因市场需求收缩,更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国瓷砖在世界各地正在遭遇着各种形式的反倾销与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让中国瓷砖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经济数据相悖,为何?

产量数据,利润数据飘红的同时,市场需求却呈现出艰难的局面,经济数据的背离,背后是否有原因?

首先,要明确,2018年行业数据显示是过去20年中最差的,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寒冬,2019年对于2018年的增长是没有代表性,不能说明问题。

所以,2019年的需求数据,才更能说明行业的发展境况。2019年的需求数据,下降较上年更甚,说明陶瓷行业尚未走出行业寒冬。

瓷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其一,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发生巨大变革,瓷砖行业必将受此波及。这里引用重庆市原市长在黄奇帆在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暨房地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一段话:

因此,今后十几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将会迎来大洗牌,行业集中度会持续上升,这也决定了陶瓷行业的集中度在提升。

其二,环保之路势不可挡。2015年-2018年是环保倒逼产业转型,但在当下,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首先要环保达标才能够实现获得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故接下来在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挑战下,需要不断地提高智能制造的水平。

其三,从行业机会看,装配式建筑、集装箱式建筑成为建陶行业新的拐点。同时新型材料、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军与探索吹响了陶瓷行业跨界的冲锋号,特别是发泡陶瓷、功能性瓷砖。

一场深刻且持久的变革,正在陶瓷行业悄然发生。一等企业具有强烈的嗅觉,引领行业变革,二等企业及时掉头,跟随行业变革,三等企业会等在原地,后知后觉,最后感叹时不与我。考验功力的时刻到了,准备好了么?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日用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陶瓷在一带一路带动下会面临怎样的新发展

——原标题: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提升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水平大势所趋

1、2018年中国陶瓷行业寒冬初显

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落至2012年的水平,创下了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2018年我国陶瓷砖产量90.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2%。

重要建陶产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福建为-5.4%,广东、江西和山东增长均在-15%以上;

新兴建陶产区唯有四川产量实现13.3%的增长,其他河北、河南、广西等产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2018年我国陶瓷砖出口下滑态势继续延续,全年陶瓷砖出口39.86亿美元,同比下降9.94%。

2007-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陶瓷行业的萧条并非没有征兆。陶瓷行业与建材行业相关。本游有严厉的环保政策限制,下游受房地产行业去杠杆、贸易战等因素影响,消费力度骤降,双重因素推动下,陶瓷行业寒冬降临。

2、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乍暖还寒

进入2019年,因建材行业暖,主要建材产品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其中,陶质砖、瓷质砖、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8%、8.6%、10.3%。

2019年H1中国陶质砖、瓷质砖、卫生陶瓷制品产量增速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产量增长的同时,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6.3%、34.5%。生产数据与盈利数据双飘红,陶瓷行业似乎重现生机。

2019年H1中国建筑陶瓷制品、卫生陶瓷制品利润总额增速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2019年中国陶瓷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进一步分析陶瓷行业消费市场后,发现国内陶瓷行业仍不容乐观。据中国建材流通协会陶瓷卫浴经销商委员会、中陶家居网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国瓷砖总需求量为31.6亿㎡,同比下滑10%。

陶瓷需求虽有所下降,但地区消费仍然呈现出一定亮点:

——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10.7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34%。

——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瓷砖需求量为8.8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28%。中部地区正逐步成为瓷砖需求的主要市场。

——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瓷砖需求量为10.1亿㎡,约占全国瓷砖总需求量的32%。云贵川是主要市场需求点,精耕细作市县市场将会有较大的空间。

2019年H1中国瓷砖地区消费需求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外,2019年7月,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中国陶瓷产品累计出口额762.5亿元,同比下降3.9%。陶瓷出口市场也不容乐观。瓷砖在国外的受挫,并非因市场需求收缩,更有其深刻的原因——中国瓷砖在世界各地正在遭遇着各种形式的反倾销与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让中国瓷砖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

4、中国陶瓷行业尚未走出行业寒冬

产量数据,利润数据飘红的同时,市场需求却呈现出艰难的局面,经济数据的背离,背后是否有原因?

首先,要明确,2018年行业数据显示是过去20年中最差的,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寒冬,2019年对于2018年的增长是没有代表性,不能说明问题。

所以,2019年的需求数据,才更能说明行业的发展境况。2019年的需求数据,下降较上年更甚,说明陶瓷行业尚未走出行业寒冬。

5、中国瓷砖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其一,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发生巨大变革,瓷砖行业必将受此波及。这里引用重庆市原市长在黄奇帆在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暨房地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一段话:

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情况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因此,今后十几年,整个房地产行业将会迎来大洗牌,行业集中度会持续上升,这也决定了陶瓷行业的集中度在提升。

其二,环保之路势不可挡。2015年-2018年是环保倒逼产业转型,但在当下,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企业首先要环保达标才能够实现获得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故接下来在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挑战下,需要不断地提高智能制造的水平。

其三,从行业机会看,装配式建筑、集装箱式建筑成为建陶行业新的拐点。同时新型材料、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军与探索吹响了陶瓷行业跨界的冲锋号,特别是发泡陶瓷、功能性瓷砖。

一场深刻且持久的变革,正在陶瓷行业悄然发生。一等企业具有强烈的嗅觉,引领行业变革,二等企业及时掉头,跟随行业变革,三等企业会等在原地,后知后觉,最后感叹时不与我。考验功力的时刻到了,准备好了么?

——更多数据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日用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