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一)、地下室外防水工作面时,可采用外防内贴法,有条件转为外防外贴法施工《防水套管》。(二)、一般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外墙主要抗水压或自防水作用,再做卷材外防水(即迎水面处理),卷材防水做法,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施工。(三)、地下工程比较复杂,设计时必须了解地下土质、水质及地下水位情况,设计时采取有效设防,保证防水质量。(四)、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设计应该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我方圆供水厂生产各种防水套管设计师技术精湛,确保质量高价格合理。(五)、地下室设防标高的确定,根据勘测资料提供的最高水位标高,再加上500mm为设防标高,上部可以做防潮处理,有地表水按安全防水地下室设计。(六)、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方案,应该遵循以防为主,以排为辅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设计先进,防水可靠,经济合理。可按地下室防水工程设防表的要求进行设计。(七)、地下室防水套管的选用,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柔性防水套管或刚性防水防水套管,必要时可以采用刚柔结合防水方案。在特殊要求下,可以采用架空、夹壁墙等多道设防方案。(八)、地下室外防水层的保护,可以采取软保护层,如聚苯板等。(九)、对于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埋件等薄弱环节要精心设计,按要求作细部处理。适用范围:(一)适用于一般民用及工业建筑的地下室防水或半地下室防水工程。(二)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技术先进,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防水套管、柔性防水套管、刚性防水套管——尽在防水套管之家》。(三)本做法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选材上可推广使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UEA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等新材料、新技术。在施工上宜采用冷粘法、热熔法和混凝土掺加防水剂等新工艺,以提高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杜绝工程渗漏,促进防水技术不断发展。
1、室外围护结构防水项目分为砼结构工程、抗渗砼结构自防水。地下室基础底板抗渗等级为0.6Mpa防水结构砼的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等级高一级(0.2Mpa)。2、基础底板防水层为两道,采用卷材—涂料相结合防水防案。卷材采用1.5㎜厚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采用2㎜厚聚氨脂防水涂料。3、地下室外围护结构除地下室外墙抗渗砼结构自防水外,同样两道防水层,采用卷材—涂料相结合防水方案,卷材采用1.5㎜厚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 防水涂料采用2㎜厚聚氨脂防水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采用40厚聚苯板。侧墙保护层以外开挖1米以内采用2:8灰土分层夯实填。压实系数>0.95。4、地下室顶板不在上部建筑主体内时,顶板上应作防水,防水层同样采用卷材—涂料相结合防水方案,防水层保护层为50㎜厚C20细石砼。
地下室防水卷材经常漏水?你选择了正确的施工方法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建房子的时候喜欢建地下室,而建地下室最重要的就是防水。地下室防水卷材施工的铺设方法,根据其与地下防水结构施工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防水、外防水和内防水。
1.外防外贴法
立面防水卷材直接铺设在防水结构的外墙外表面。
施工程序:浇筑垫层修建永久性防护墙修建300mm高的临时防护墙在墙面上刷水泥砂浆找平层在转角处铺设附加防水层在底板上铺设防水层在底板和墙面上浇筑混凝土防水结构外墙水泥砂浆找平层立面防水层施工验收及保护层施工。
防水层投掷法
2.外防内贴法
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所有永久防护墙铺设完毕,卷材铺设在垫层和永久防护墙上。
3.铺设附加层。
大面积防水卷材施工前,应在防水薄弱部位加铺一层卷材。铺贴时,应根据规格和设计要求将卷材切割成相应的形状。
所有阴阳角、立面墙与平面交接处做附加层处理,附加层宽度一般为250mm。为从基层突出的部分做一个宽度为250毫米的附加层。
水落口应设在排水沟的最低点,在水落口杯与找平层的交接处留宽20_、深20_的凹槽,并用SBS改性沥青弹性沥青嵌缝膏嵌填密实。在其上再做一层2_厚的氯丁沥青橡胶防水涂膜,并用化纤机织物胎体加固。
防水正常情况应做在迎水面设防,即这里应做在挡土墙的护壁上的,GB50108—2001上叫“外防防贴法”,但做墙内防水(背水面)效果肯定要差些。施工方法: 1、混凝土底板及侧墙完工后,清理基层。结构疏松的蜂窝状混凝土以及空鼓、连接缝、裂缝、装拉杆和脚架等留下的孔洞必须事先进行清除和修补。较大的蜂窝孔洞用改性环氧砂浆修补。 基层表面的浮灰、水泥渣及疏松部位用油灰刀将其清理干净。局部受油污或脱模剂污染的砼表面,用溶剂X-7擦洗,以保证涂层附着力,或用涂料试涂,用检查附着力的方法检验,按粘贴法检查附着力合格即可。有渗水的地方,先高压灌浆堵漏,有钢筋头或预埋件的用钢钎将预埋件、钢筋头周边的混凝土凿除深度2-3 cm,露出预埋件、钢筋头。用电动切割机切除钢筋头、预埋件,使其低于砼表面2cm,再用L0B-21Z环氧砂浆补平。 2、混凝土底板及侧墙整体涂刷约2MM厚渗透结晶防水涂料。该防水材料属于无机混合物,在水的引导下,其特有的活性化学物质,利用混凝土本身固有的化学性及多孔性,以水为载体,借助强有力的渗透性(一般可渗透深度达150mm,最大渗透深度达300mm), 在砼微孔及毛细管中进行传输、充盈,发生物化反应,顺着或逆着水压方向催化混凝土内未完全水化的成份再次发生化学作用,形成不溶于水的枝蔓状结晶体,填塞毛细孔道,使结晶体与砼结构结合成为封闭的防水层整体,它能够堵截来自任何方向的水流及其它液体侵蚀,很轻松地胜任建筑物的迎水面和背水面的防水。若干年后,还可以进行多次结晶,完全能够做到一朝防水,终身无忧。 (1)本涂料在混凝土拆模即可施工,用水反复淋湿基面,但要掌握好时间间距,不要使基面积水过多。在基面无明水的情况下开始施工。(2)用水量的控制。天平称准确称量6.5公斤清水,倒入中型灰桶中;依桶水面的高度为刻度,并做好标记,用电钻在标记线周边钻4个Ф30MM直径的圆孔。使桶中水位始终保持在标记线处。作为用水量的溶器。配料。用配水溶器量6.5公斤清水倒入大塑料桶内,再将25㎏的渗透结晶粉料粉料缓慢加入大塑料桶内并同时搅拌。搅拌采用低速电钻配搅拌头进行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为5分钟,以混合物料均匀细微、不含团粒不能有灰球为标准。待混合物料静置3-5分钟后再重复搅拌一次即可使用。用多少拌多少,搅拌混合后的材料应从拌料起30分钟内用完,使用过程中禁止再加水,保持其易流性。抹刮(一次成型)或者涂刷时均需用力将材料均匀抹到潮湿的混凝土基面上。如使用涂刷法则需分两次进行施工, 涂覆要尽量均匀,不能有局部沉积,并要求反复涂抹几次使涂料与基层之间不留气泡、粘结严实。 在防水材料终凝前可用泥刀收光表面,以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将混合浆料填满水泥基面上的毛细孔和微小孔隙。涂刷的方向保持一致,不要漏刷,以得到平整均一的涂刷效果;第一层涂层养护硬化3--12小时; 3--12小时后,用清水将第一层涂层雾化喷湿,使施工面充分吸水,再用同样的方法在其上面涂刷第二层浆料。用量与第一层相同,但涂刷方向应与第一次涂刷的方向垂直;防水层厚度大于0.8㎜,一般不超过2㎜。 每遍涂抹的方向应与前一遍相垂直。涂料如有沉淀应随时搅拌均匀。 在相同高度的施工面上,要先涂远离配料点部位,后涂近处。后遍涂膜施工前,应检查前一遍有无残留的气孔或气泡,如有则应用橡胶刮板将涂料用力压入气孔后局部涂刷,然后才可进行下一遍涂膜施工。涂层施工应连续进行,当不能连续施工,需要分段进行时,段与段之间的涂膜搭接口不应小于300mm。转角及节点处的涂层,应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堆积现象。(3)养护:根据施工的环境状况进行,一般情况下,施工后4-8小时进行适量喷水养护,只需每天在涂刷过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表面喷洒清水三次,连续3天。(不能蓄水养护)。如果水分蒸发过快,则需要每天多喷洒几次水或表面覆盖草帘或麻袋片加以保护。如果在不通风的环境下,如:地下室、人防工程,则需要适当通风。涂刷完12小时后开始养护作业。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地下建筑防水构造(10J301替代02J301)》内容主要包括:防水混凝土、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塑料防水板、金属防水、膨润土防水毯等防水材料在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种植顶板、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窗井、穿墙管、桩头、坑池等处的构造详图,供设计人员直接选用。
11ZJ001 建筑构造用料做法,11页如下,F2-1是二级防水,4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级)。
这个问题从没总结过,但是常用到的是《地下建筑防水构造图集》、《建筑防水构造图集》、《建筑屋面防水图集》、《卫生间防水图集》等。
去建筑工程书店看过,关于防水的图集(比较具体的,例如上面举出的例子的图集)有很多,分类也很详细,没办法说有多少种。
但是可以这样理解:特殊房间防水图集(例如卫生间)、构造防水图集(例如屋面防水)、地下建筑防水图集等。
一、地下室侧墙防水做法是什么呢一般侧墙防水可以使用外防外贴的方法,即在地板垫层上铺设一层防水卷材,但注意一定要在围护结构墙体做完之后再铺设,接着用立面防水卷材铺贴在围护结构的外墙上,一定要使用防水作用良好的施工材料,这样能够避免室内出现潮湿的情况。二、地下室外墙防水注意事项有哪些呢1、外墙施工材料和辅助材料大部分都是容易燃烧的东西,因此存放材料的仓库和施工现场都必须要达到国家防火的标准,而且在利用二甲苯的时候要有对应的防毒方法,操作的时候必须戴上安全帽。2、地下室外墙涂刷后次日要使用细雾喷涂2到3天,然后做闭水实验,对于长期与水接触的水池必须让它放置两个星期之后再盛水,搅拌好的砂浆必须在一小时之内用完,否则凝固的时候就无法使用了。3、外墙的第二层防水施工时必须小心谨慎,做完一层之后必须让其完全干固之后再做第二层,假如两者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涂第二层的时候,先用清水浸润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