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何计算)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何计算)

更新时间:2025-05-10 17:05:16 阅读量:9764

本文目录

  • 避雷针保护范围是怎么算的呢
  •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怎么算
  • 避雷针的范围有多大
  •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多少
  • 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是多少
  •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何计算

避雷针保护范围是怎么算的呢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和计算避雷针又称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设备,避免雷击。雷云在靠近地面放电时,会使地面电场发生扭曲。在避雷针顶部形成局部电场集中的空间,影响避雷针放电电源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然后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电流引至地面,以保护被保护物不受雷击。避雷针断线保护距离的计算方法:(1)单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2)双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3)双不等高避雷针1的保护范围计算。单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怎么算

1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当避雷针的高度h≤hr时

距地面hr处作一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避雷针的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画弧,交水平线于A、B两点,又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hr为半径,从针尖向地面画弧。如图1所示,则图中曲线就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边界,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

Hr的取值:

一类防雷建筑物为30米

二类防雷建筑物为45米

三类防雷建筑物为60米

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可节省投资,但不适用于高度大于20m的建筑物;“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或避雷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但计算相对复杂,按此方法计算出的投资成本较大。

扩展资料:

在二种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DL/T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中有所规定;“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

我国建筑防雷规范GB50057-1994Z中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

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近几年来,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行业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总的来说这二种算法各有特点,一般高层建筑更多的使用“滚球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避雷针

避雷针的范围有多大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跟针高、被保护物分类等有关,如三类建筑,最大针高60米,最大保护范围也是60米,二类建筑,最大针高45米,最大保护范围也是45米,一类建筑,最大针高30米,最大保护范围也是30米,实际应用中强调在某一高度的保护范围,如三类建筑,用30米高避雷针在3米高保护范围为33.23米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多少

一般来说,避雷针越高,保护范围就越大,保护效果也越好,但考虑到避雷针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避雷针大多建设在35米-45米之间。用几根避雷针,要看需要保护多大的范围,如果需要保护的范围较大,则需要的避雷针数量就多,需要保护的范围较小,则需要的避雷针数烤蜕伲踔?根就够了。具体安装数量,要通过计算及绘制避雷针保护范围图来确定。

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是多少

当避雷针的高度h≤hr时距地面hr处作一条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以避雷针的针尖为圆心,hr为半径画弧,交水平线于A、B两点,又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hr为半径,从针尖向地面画弧。如图1所示,则图中曲线就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边界,保护范围是一个对称的锥体。O点为原点,地面为X轴,避雷针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避雷带;避雷带和避雷针一样都属于是接闪器的一种类型。区别在于,避雷针一般是竖直向上的,只在其根部和引下线相连接,一般是明设的;避雷带一般是水平或倾斜敷设的(根据屋面的倾斜度而定),至少有两个地方(首尾两端)和引下线相连接,一般是明设,但也可以暗敷在屋顶的混凝土或瓦片的下面。避雷带是以前的叫法,在最新版本的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放弃了这种称呼,而称之为接闪带。如果接闪带是悬空假设的,则称之为接闪线;如果接闪带以网状敷设,则称其为接闪网。总之,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接闪器的一种类型,其对建筑物的保护范围的计算,都要根据滚球法的原理进行。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何计算

举例说明: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避雷针高为h,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1.5hp;在被保护物高度为hX时,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x按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1)当hx≥h/2, rx=(h-hx)p=hap

(2)当hx《h/2时, rx=(1.5h-2hx)P

式中 rx-避雷针在高度为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m;

hx-被保护物的高度,m;

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m;

h-避雷针高度,m;

p-高度影响系数,h≤30m时,p=1;30《h≤120m 时,p=5.5/根号h

扩展资料: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避雷针的整个工作过程为——吸引雷电,然后将雷电传导到大地上,使大地将雷电吸收。

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三样东西——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 所以,避雷针是将一定范围内的雷电,都吸引到自身上,之后再导入地下,防患于未然。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与自身的高度、大小有关。 我们日常所说的避雷针,是接闪器的一种,除了避雷针以外,还有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接闪器的作用,就是吸引雷电。

装置避雷针是避免雷击的有效方法。在房屋最高处竖一金属棒,棒下端连一条足够粗的铜线,铜线下端连一块金属板埋入地下深处潮湿处。金属棒的上端须是一个尖头或分叉为几个尖头。有了这样的装置,当空中有带电的云时。

避雷针的尖端因静电感应就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这就是避雷针能避雷的一方面。但这种作用颇慢,如果云中积电很快,或一块带有大量电荷的云突然飞来,有时来不及按上述方式中和,于是有强烈的放电,加雷电仍会发生。

但这时由于避雷针高过周围物体,它的尖端又集中了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如果雷电是在云和地面物之间发生,放电电流主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因此,不会打在房屋或附近人的身上,只会打在避雷针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