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超现实主义,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后现代主义,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词是什么意思? 现实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包含了各种现实主义者理论和观点藉以产生、发展的一套假胆的研究范式。现实主义首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哲学传统和世界观。③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建立在它对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的悲观主义认识基础上的。现实主义者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进步的,他们对于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反复出现的冲突,建立持久的合作与和平深表怀疑。④现实主义世界观更多看到的是人类本性中的恶,以及人类经验中周而复始的悲剧。现实主义的这些哲学观点在修昔底德、霍布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中就有了强烈的反映。在20世纪,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则是这类现实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尽管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在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Butterfield)、马丁·怀特(MartinWight)和汉斯·摩根索的著作中才得到了明显的表现。 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超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支配法国文坛,其影响甚广,比利时、捷克、南斯拉夫,乃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均有影响。其创作以诗歌为主,波及散文、小说、戏剧,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 后现代和超现实主义有什么区别? 后现代主义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 )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前者是侧重思潮,后者侧重的是艺术表现力。 超现实是什么意思? 超现实主义是盛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艺术流派,此一流派承自于达达艺术而产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探就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主要有米罗(joan miro)、达利(salvador dali)、恩斯特(m.ernst)、马格利特(r.magritte)等人。 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主要的作品有〈向鸟投石子的人〉、〈荷兰式家居室内〉等。 达利相较与米罗,他采用相反的表现手法。达利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第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不相干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新心灵的震撼。主要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乱的预感〉等。 如何理解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要理解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就必须联合作者创作时的出发点来做思考 一般画作会有个突出点,那个可能就是原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具体主题是什么意思 哪一层面 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荒诞派和超现实主义有什么区别。 意识流,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意识流”一词是心理学词汇,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 意识流小说代表作 1.《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 法国 2.《墙上的斑点》(弗吉尼亚·伍尔芙)· 英国 3.《轮廓暖》(多多)· 中国 荒诞派,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荒诞派戏剧于五十年代初诞生于法国巴黎,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统治西方剧坛长达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哀落。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大小手术》, 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爱德华·阿尔比《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1966 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属于这一流派的著名作家和作品有: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小说《总统先生》(1946),墨西哥的作家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1955),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1967),秘鲁作家马利奥·略萨的小说《城市与狗》(1962),等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其代表作是勃勒东1928年发表的小说《娜佳》。20 年代末以后,运动内部发生分裂。1930年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重申了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此后运动处于低潮,几乎只剩下勃勒东一个人还在坚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美国时,他这种宣传也没有停止过。1946年勃勒东法国后,继续办杂志,举办作品展览会,发表广播讲话,又掀起过超现实主义运动的浪潮,影响波及欧美许多国家,但其声势已远不及20年代。 超现实主义存在的时间较长,这个流派颇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少的现代派都受其理论影响并加以发展。
【意识流】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先驱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意识流文学是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是在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意识流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局限在小说领域,在戏剧、诗歌中也有表现。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与达达主义产生于同一时期,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1、超现实意思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 2、《韦氏词典》2016年12月23日宣布,2016年年度词汇是“超现实”。 3、“超现实”一词最初于1924年左右出现,欧洲诗人、艺术家和制片人发起超现实主义运动,力求打破理性思维,发现潜意识心理的真相。
超现实主义者就是立足现实而超越现实,超级理性或者超级巧合,追求极度完美或者极度破坏,可以简单理解为欣赏统计样本两端的人。你能把感情物化肯定是现实主义者,不过不把物质财富不当事儿的人肯定是理想主义者,超现实主义就是吊人胃口的平衡点。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现代西方文艺流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于欧洲,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其影响最为深远。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
认为,现实世界受理性的控制,人的许多本能和欲望受到压抑,能够真正展示人心理真实和本来面目的是现实之外那绝对而超然的彼岸世界,即超现实的世界,这就是人的深层心理或梦境。
扩展资料
超现实主义产生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
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1919年的春天,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和菲利普·苏波用他俩发明的“自动写作法”合写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磁场》,它以拼贴的形式,将两位作者最自由和直觉的书写段落集结成册。日后,这部作品成为了超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于一战后的法国,最初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的,其影响后来逐步波及欧美和亚洲诸多国家。作为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的安德烈·布勒东曾宣称,超现实主义与绘画的思想基础是在“求取人间想象力的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现实主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超现实主义是当代艺术的“入场券“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海德格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现实主义(Realism),又称“写实主义”,认为在人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立于我们心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一致的。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范畴中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在绘画、文学和哲学中。它还可以用于国际关系。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它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是广义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二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十九世纪起源于法国的现实主义运动。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