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玻璃”在我国已经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是“平板玻璃”的“净”出口国, 仅2019年上半年累计出口13002万平方米,虽比2018年同期下降21.3%; 但是在出口金额上,却增长了2.4%。
所以玻璃原片大幅度上涨其实是最近3年(2017年至2020年)的大势所趋,是“产能置换”的结果,最终导致需求方与供求方的差异,市场偏向于积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逐步发展成为“平板玻璃”第1生产大国,全球“日用玻璃”第1出口大国, 但生产技术一直是我国的短板,使中国企业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发展玻璃产业成为一种常态,进而使外国实现技术上的垄断。
而且“玻璃”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早在古埃及就已经出现,因此玻璃行业也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行业,准入门槛低,生产成本低且环境污染大,又由于生产工艺的特殊(一个玻璃熔窑的周期通常是七八年,一旦运转,几乎不会停产), “产能”没有办法调节,即便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无法取得“定价权”的情况下也很难做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保护环境与确保产业的蓬勃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国家在2017年将玻璃与水泥、钢铁一起列入限制产能的行业,严禁新增产能, 以“产能置换”应对发展。
产能置换有“等量产能置换”与“减量产能置换”之分, 2020年前5个月全国停产14条生产线,其中不乏“日熔量”千级以上的“天津信义一线”与“河北长城玻璃八线”, 由此不难发现我国是以“减量产能置换”为主, 也就是新(改、扩)建项目应淘汰大于该建设项目产能数量的落后或过剩产能。
“供求方”原料的减少,为市场价格的上扬定好了基调,并且玻璃与房地产, 汽车 等行业密切相关,其他行业的波动也会造成“及时”的反应。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建筑行业的下半年的集体开工,增加了最终端产品的需求。
加之新能源 汽车 的兴起,秋收旺季的到来,都为玻璃价格的大涨做好了铺垫。
政策限制,环境趋严,使2010年至2015年产业低迷现象一扫而空,从2015年至2017年 “价格趋稳,产量疾增” 到现在 “产量趋稳,价格疾增” ,标志着玻璃行业正式进入 “黄金期” 。
由市场供需决定的。涨价是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就会涨价。因素如下:1、美元的量化宽松推升了大宗商品涨价,金融市场里玻璃和沪铝期货就会上涨。下游需求旺盛,如汽车飞机。2、随着国家环保监管加强,关停一部分,这些高耗企业,成本上升,产能减少,也必将往下游传导。3、氧化铝价格上涨,工人成本上升等等。
我觉得造成白玻璃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涨价了,白玻璃的今年疫情后刚开始销售的都是之前的库存,而且因为疫情所以复工也比较慢,很多原来上班的人都选择了等疫情后在工作,或者也不愿意那段时间离开家。而且玻璃产业不是像别的有一些东西生产线比较简单,像玻璃的生产线本身一整天都是不能停的,像玻璃厂的炉子都是好多年一直开着运营才停下来检修一次。而且维修的时间周期也是很长,所以生产线肯定是稳定量产,市场有需求很大。
特别是现在复工,大部分的原因是房地产的需求量很大,虽然疫情是不可抗力因素,但是交房的时间有所延缓还是需要在延缓后的时间按时交房。所以大部分房地产都是可以开工后,就赶紧集体赶工期。这样就造成了需大于求,玻璃供应不上了,这都是玻璃涨价的原因。
再就是国家从2018年就推行了要求的,玻璃是不能大量的去增加生产。所以本来停工的时间就相对于很久,在不能增加生产线。所以导致玻璃肯定是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再者其实玻璃之前供需要求其实都很稳定,今年是特殊情况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所以这段时间涨价也是正常的。
大量复工原因之后,还有每年这几个月份就是玻璃需求大的月份,本来这几个月份玻璃价格都会有一些上涨,只是今年特殊的情况所以就导致这个供不应求更加明显了,所以价格涨幅度会比往年大。
我觉得这个现象肯定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后面产量跟上了之后,一切行业都慢慢恢复正常了,也许价格才会降低来。所以现在对于玻璃生产商来说也是长期险,他们也会觉得短期降价还是比较难得,所以他们去买玻璃的原材料肯定也是会比以往更多,但是降价肯定是会的,只是时间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玻璃涨价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需求端来看,房地产市场占到玻璃行业总需求的75%,疫情后的集中开工加大了玻璃的需求量,也提前了整个玻璃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在产业政策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行业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供给决定性因素更多取决于冷修及复产产能。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玻璃行情一路向下,市场再现产线集中冷修情形,同时复产产线较少,供给呈现收缩态势,为下半年行情启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疫情对下游房地产施工仅是短期影响,随着全面复工复产,房地产竣工逻辑将继续演绎,前期积压的玻璃需求有望集中释放。预计下半年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价格升可期。
扩展资料:
全方位分析玻璃价格上涨因素:
首先,我们从每个行业正常的周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玻璃生产也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周期性规律的,所以在这样的周期性规律的情况下,我们就看到其实每年都会有一定玻璃需求量的波动,基本上每年的8月份就会开始进入玻璃销售的旺季,然后九十月份几乎都是玻璃非常好的销售季节。
而且几乎每一年的销售旺季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我们看到玻璃价格其实都有比较明显的上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的玻璃价格的上涨其实倒不是特别让人意外的事情。
其次,除了周期率的影响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就是,当前玻璃市场实际上处于一个供给和需求并不太平衡的状态。
从玻璃需求的角度来看,日常情况下剥离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就是房地产市场,我们看到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和前几年的房地产市场有着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今年以来随着复产复工的推进,其实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全面的上行周期的过程之中,各大房地产企业也都开始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生产与销售。
其中最为明确的就是房地产的开工数开始了全面的恢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大规模增长,自然带动了玻璃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再加上玻璃市场本身产能的相对刚性,所以玻璃价格的上涨一定是市场的一个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中研网-玻璃价格上涨超20%今年玻璃价格行情预测
玻璃原片的价格上涨的原因有这些,首先是供不应求,还有就是制造困难、制造的过程需要消耗很大的资金、而且人工费用也不是很低、而且国家有要求玻璃不能大量的生产。供不应求这个问题。首先是受疫情影响,复工复产的速度比较缓慢,导致生产的数量比较少,而另一方面,房地产等产业因为其内部的因素,如按时交房等,在疫情期间也需要玻璃的供给,其他产业的催促,再加上玻璃的产量较少。最终形成了这个供不应求的问题。还有就是制造困难。玻璃产业的生产比较困难,机械等需要不断的工作,工人在短时间之内不能够很好的上岗,最终导致了制造困难的问题。还有就是资金消耗较大。玻璃的产业线,不仅需要支付很高的机械费用,也需要支付不低的人工费用,在这种制造困难的情况下,厂家不能够统一一致的生产,生产的产量相对来说比较少,而资金消耗又很大,所以就导致了这个玻璃的涨价。还有人工费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在他们比较困难的生产条件下,员工复岗的积极性不是特别高,如果不给予比较高的报酬去催促他们,就会导致生产链的不完整等情况,最后导致生产线不完善、不健康。给予员工较高的报酬之后,复工复产会很快,整个生产链会很快的恢复它的生机,这样就会形成这个产业的正常的生产,资金耗散等问题也会相应解决。所以他们不得不支付比较高的人工费用。当然,他们的那种生产环境下,也需要一个比较高的人工费用,才会有人愿意在那里工作。由于国家要求,玻璃不能大量的生产,这样也导致了一个问题,玻璃的库存并不是很多,而且玻璃的销售似乎是一个即时性的问题,所以才会导致这短暂的玻璃涨价。总体来说,从根本上讲,涨价的原因就是供不应求。再加上疫情原因、生产限制原因、生产困难等原因。最后形成了玻璃片的涨价。
玻璃期货的交易价格受到玻璃价格影响。玻璃行业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不仅仅局限于玻璃行业上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还有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市场消费心理的变化等等。在玻璃企业日常的销售过程中,产品的定价模式主要以“随行就市”定价法为主。玻璃产品的销售半径日益缩小,企业的定价主要参照市场需求以及周边同行业的产品价格水平。 (一)影响玻璃价格波动的因素 玻璃行业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不仅仅局限于玻璃行业上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还有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市场消费心理的变化等等。 1、 市场环境因素 市场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产品有市场,企业才能获利,丢掉一块市场,企业就会丧失一部分效益。 2 、企业自身因素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建立在自身的资源禀赋上,所谓资源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有效要素的总和。商品流通企业的资源按其是否容易辨识和评估来划分,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3 、成本因素 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从玻璃成本的组成来看,主要有燃料、纯碱、硅砂等,上述三种材料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七成左右,其他原材料以及人工费用并不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 4 、国家政策因素 包括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因素,如税收法、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预期年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 5 、心理因素 流通渠道和经营者在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后产生心理状态改变,往往导致情绪波动,判断失误,做出盲目抢购或者狂抛行为,这往往也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引起玻璃产品价格狂跌暴涨的重要因素。 (二)玻璃的定价模式 在玻璃企业日常的销售过程中,产品的定价模式主要以“随行就市”定价法为主。玻璃产品的销售半径日益缩小,企业的定价主要参照市场需求以及周边同行业的产品价格水平。在具体业务方面,各企业的产品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各企业的产品还是存在价差。通常情况有以下几种定价方式: 1、价格补贴 玻璃企业会给代理商或者流通商一个价格折扣,通过价格折让的方式,让玻璃经营企业的利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其优点是能够在稳定市场整个秩序的情况下,减少对整体市场的冲击。 2、保值销售 玻璃企业的代理商,从企业拿货,无论多少价格、多少数量的玻璃产品,企业都将保证代理商一定的利润空间。 3、月末结算 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采用以每月内平均价格结算,前期先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在提货当月内,市场平均价格作为结算价。 4、实行到岸价政策 此类定价模式主要是由玻璃生产企业承担产品的运输费用,开票价格中还包含了产品的运输费用以及各项杂费。 5、价格协调 国内玻璃企业在所属区域范围内,偶尔组织一些生产企业通过“市场形势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主要玻璃生产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玻璃价格下滑的趋势,共同维护行业健康的发展。
因为利大于弊玻璃纤维要看是怎么应用的,如果是做保温棉,裸露在外面,吸入人体会有危害。汽车上用的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纤是埋在塑料里,不可能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同样的碳纤也是一样,但是我们日常应用的碳纤雨伞什么的都没问题。大部分玻璃纤维的材料成分是二氧化硅,本身对人体没有毒害。但是在人体内不能分解,用来擦锅后彻底冲洗干净没有问题,否则二氧化硅残渣进入人体后容易得阑尾。玻璃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硼、氧化镁、氧化钠等,根据玻璃中碱含量的多少,可分为无碱玻璃纤维。
玻璃自2020年5月开始一路高歌猛进的大幅涨价,究其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1是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石英砂,重油,纯碱价格上涨,但是涨幅远不到玻璃产品涨幅的30%,
2是全球范围的主要货币贬值,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
3是期货炒作,玻璃期货盘子小,被炒作空间大,一如当年大蒜绿豆等被炒作出现的不正常涨价。
近期,玻璃原片的价格大幅上涨,从今年4月至今,白玻璃原片的价格就上涨超过20%,达到了1900元每吨。
以一家玻璃加工厂为例,目前企业玻璃原片进货价格要比往年同期高出200到300元每吨,8月份上半月就涨了150元每吨。面对成本上涨,加工企业只能提高售价,但是下游客户却难以接受这样的价格。
扩展资料
玻璃涨价的原因
据了解,通常8月底就进入了玻璃销售的旺季。面对涨价,不少客户都选择放缓订货节奏,但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无论是价格还是后续订单量都不会出现大幅下滑。
另外,每一年旺季,玻璃价格都上涨得非常明显,即使在最差的2018年时,玻璃的旺季价格也都上涨了10%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玻璃涨价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从需求端来看,房地产市场占到玻璃行业总需求的75%,疫情后的集中开工加大了玻璃的需求量,也提前了整个玻璃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参考资料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玻璃价格上涨原因为何?央视财经采访业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