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后浇带按使用功能划分主要有伸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具体施工中应区分后浇带的性质和功能,分别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措施对钢筋进行处理。(1)伸缩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长结构收缩变形而设置。“它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而不能减少温度应力,应提高它对温度应力的耐受能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这一点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和误导,导致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采用上述断离法,如采用绑扎则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满足大于主筋45倍的搭接长度,并按规范要求错开钢筋接头位置,一般做法通常按正常配筋穿过后浇带,待完成该层混凝土浇筑后在3天内用气割将垂直于后浇带的主筋割断,断隙一般控制在5cm左右。在后浇带施工前采用电弧焊工艺将断开的钢筋进行焊接,焊接质量和搭接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焊接质量的检验。(2)沉降后浇带主要是为解决高层建筑结构和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在这个区段内,两侧的结构沉降差反映到钢筋上所产生的钢筋应力和应变相对来说不大,不至影响结构的沉降,因此沉降后浇带钢筋一般不采用断离法处理。但为了便于基础施工中的清理等工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断开开口,在浇筑前将断开部位钢筋按断离法的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进行焊接。(3)由于后浇带的钢筋外露时间较长,所处环境又相当潮湿,容易使钢筋生锈,为此对后浇带的钢筋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污染锈蚀,影响结构质量。
后浇带分为两种: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前者解决沉降问题~~,留在沉降有显著差异的位置,比如裙房和主楼间,不同地质情况的区域间等。后者解决建筑超长问题,留在超长位置的中部。基础做法可以参照具体的图集大样,梁钢筋、板钢筋、外墙钢筋都可以贯通设置,底板下还要加橡胶止水带。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变形缝本人理解其实一种构造,钢筋处理我未有所闻。变形缝构造做法参照中南标98ZJ111。至于提及钢筋处理,我接触最多的是后浇带做法(沉降缝),有关于钢筋处理可参照G101系列图集如筏性基础。里面有三种钢筋连接形式,可去详细察看。
1、设置目的不同
沉降后浇带是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温度后浇带留出后,混凝土因温度产生形变限制变小,从而大大减少了温度应力的影响。伸缩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2、施工工艺不同
沉降后浇带需待主体结构结束且沉降基本稳定后才可以浇筑。温度后浇带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伸缩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
扩展资料
后浇带设计要求
现设计院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图不尽相同,现行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由于这些规范、标准是由不同的专家组编写,其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各有偏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差异。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是45d后浇筑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规定是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原砼等级提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一般小工程常用的是用14天左右,赶工或工程要求才7天,大工程自建民房常用28天或者一个月左右。
上述差异的存在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有很大的可伸缩性,所以只有认真理解各专业的规范的不同和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性质,灵活可靠地应用规范规定,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浇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降后浇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度后浇带
38-39页的不是膨胀后浇带。膨胀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即在原水平结构普遍使用微膨胀混凝土的基础上,在结构应力和变形最大的地方设置膨胀加强带,内掺高掺量UEA膨胀剂,二者同时浇注,形成连续的整体结构。加强带区域的混凝土和区域外的混凝土膨胀后共同补偿本层结构的收缩。膨胀加强带的位置与原 后浇带的位置相同,一般宽度为2m,加强带的混凝土强度比两侧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由于两侧和中间钢筋的纵向限制作用,膨胀混凝土强度不仅不会下降,相反还有所提高。加强带混凝土浇完后,需延长养护时间,一般应大于14d。沉降后浇带不能做成膨胀后浇带。
底板后浇带下部须设基槽,做成后的基槽表面须比底板底面低250mm以上,两边放坡不大于45度,上部宽度各大出后浇带150mm以上。底板后浇带下部须设防水附加层,防水附加层宽度需在两边各大出后浇带300mm以上。工艺流程:后浇带基槽浇筑底板混凝土清理后浇带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养护节点图:构造做法:1、后浇带基槽底板下后浇带基槽做法除在混凝土垫层上部增加一层防水附加层外,其余顺序与底板下部做法相同,防水附加层宽度需在两边各大出后浇带300mm以上。2、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前,须在后浇带处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密目钢板网以阻挡底板混凝土流失,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须保证钢板网处混凝土密实。3、清理后浇带清理干净底板与后浇带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小时以上;清理干净后浇带内钢筋上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后浇带基槽内的垃圾和积水。4、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等级不得低于底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须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须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5、养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d。质量控制点:1、防水附加层、防水层施工范围、厚度2、钢板网设置3、后浇带两侧底板混凝土清理,后浇带内钢筋清理,后浇带基槽清理4、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质量5、后浇带混凝土养护
位于地下时,需慎重考虑其整体构造和防水措施。若后浇带设置或处理不当,易出现大量连续或间断的渗漏水,且尤以底板表现突出。究其原因,无外乎底板部位施工环境最复杂、工期最紧张、水压力最大、防水层损坏因素最多、构造防水最难实现等等。对,全是不利因素;如此,底板后浇带做法的方向性选择至关重要。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或许就在一念之间。结构设计人通常可以从16G101-3图集中选择后浇带做法。或有自行设计,也基本跳不出图集给定的基本类型,即:一般构造、抗水压构造、超前止水构造。一般构造、抗水压构造、超前止水构造,三种做法各不相同,工程项目上都时有出现,其适用性、局限性不尽相同。1 一般构造做法一般构造做法主要体现在垫层、防水层、保护层(如有)下落50mm,为垃圾清理不净、结构净尺寸留有余量,工程中常用于温度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暂未见有用于沉降后浇带。该做法中的防水层、保护层对水压力的抵抗作用极为有限,可能会因为意外的地下水位升高、急剧降雨造成的肥槽积水等原因而出现拱破、冒水情况且难以妥善处理。如果防水层本身也有瑕疵(客观上大概率),尴尬可能来得更快。显而易见,在存在上述风险的情况下,一般构造做法诚不可靠。当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有些项目的设计图纸中对这种做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限制,也有些项目则彻底摒弃了这种做法。2 抗水压做法对于抗水压做法,有一点需要辨识清楚:虽名为“抗水压垫层”,实质上针对底板结构而言是垫层,对于防水层来说是加厚的、配筋的、能抵抗提前到来水压力的混凝土保护层。工程中作为三种不同功能(温度、伸缩、沉降)后浇带使用皆有存在,特别是防水层采用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或其他预铺防水卷材时,这种做法的优势更为明显:防水层在遭受过度污染、外力破坏前已与保护层混凝土实现预铺反粘,保证了刚柔融合的系统功能顺利实现(对于地下防水而言,防水层绝对的完整性实难保证,不窜水才是大多数情况下的唯一正解——这是另一个话题,暂不做讨论)。
16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第107页。
后浇带是在钢筋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长建筑不留温度伸缩缝,高层房子部分与裙房之间不留沉降缝的技术措施。后浇带的宽度和高度,都是有规定的,在后浇带钢筋布置需要按照16G101-1图集107页进行布置。
1、后浇带最少是800mm;钢筋可贯穿通过,也可以100%搭接。
2、缝宽取不超过1000mm,对地下室的底板,后浇带一般取1000mm,
3、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mm ,小于1500mm时,后浇带1000mm,
4、底板厚度大于1500mm 时,后浇带1200mm即可。
建筑结构识图
建筑结构识图和建筑钢筋工程算量是重要的专业能力。无论是在施工、造价,还是工程管理,我们都离不开对图纸的认识理解和熟练运用。
这些工作都要以图纸为依据开展,同时16G101系列又是图纸设计与识读的国标图集。因此,熟练的掌握运用平法识图规则和钢筋构造详图是建筑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但是都平法结构施工图比较抽象难懂,其中又有很多设计规范,对于初学者、学生、刚入行的广大建筑从业人士来说有一定的学习困难。
基础后浇带做法图集详见16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P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