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1.彩礼和嫁妆的共同点:性质上均属赠与,受赠人都是女方。
彩礼是男方赠送给女方的财物,陪嫁是女方父母赠送给女方的财物。二者最终的所有人为女方,且均是以赠与的形式获得。
2.彩礼和嫁妆区别:赠与人不同,条件不同。
首先,彩礼的赠与人是男方或男方父母,嫁妆的赠与人是女方的父母,二者实施赠与的主体不同;其次,彩礼是跟结婚相挂钩,是以男方与女方共同生活为条件,而陪嫁,因为是女方父母给予自己女儿的财物,所以一般不掺杂任何条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彩礼属于女方“附条件”的个人财产,嫁妆属于女方完全的个人财产。
从上述对于彩礼和嫁妆的性质分析可知,因为嫁妆是女方父亲对于女方自己的赠与,所以嫁妆的权益全部归女方所有,系女方的个人财产,不论结婚、离婚,嫁妆均认定为女方一方的个人财产,与男方无关。而彩礼,是男方家庭给女方的,以结婚为条件的赠与,所以虽然性质上仍然为女方财产,但是如果结婚条件未达成,或者符合法律规定中关于返还彩礼的情形,男方有权要求女方全部或部分返还。
4.男方可以向女方要彩礼和嫁妆的几种情形。
(1)在《婚姻法解释二》规定的三种情形下,彩礼可要求返还:
a.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b.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c.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简单来说,彩礼的赠与和获得以双方结婚为条件,在上述三种情形下,由于婚姻关系没有真实的实现,彩礼的赠与未满足法律意义上的条件,所以男方有权要求女方将彩礼返还。
(2)在财产混同的情况下,彩礼和嫁妆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婚后,如果女方将嫁妆、彩礼与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混同使用,例如将工资经营等收入、日常费用支出与彩礼、嫁妆共用一个帐户,以致于无法明确区分夫妻共同财产和彩礼嫁妆,此时对于彩礼和嫁妆就按照夫妻共同财产处理,男方在离婚时可比照一半进行主张。
5.闪婚有风险,彩礼需谨慎。
案例中的老张,虽然与小曹是闪婚闪离,但二人也确实实际共同生活了半年多的时间,故在法律上老张不满足可以要求返还彩礼的情形,法院的裁判无可厚非。而从实际情况而言,仅仅结婚6个月就离婚,媳妇没了,自己的10万元也没了,老张心中的郁闷自然是可以理解。老张的错其实在于自己的冲动,在于自己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女方的情况下就草草率率地选择结婚。婚姻的基石是爱,爱的前提是双方的深入了解,往往一见钟情
法律分析:两者的概念不同。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结婚用品,如房子、车子、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是女方自身所有的个人财产。彩礼是指男方在结婚前赠与女方的礼金、聘金,属于男方赠与女方的财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彩礼和嫁妆的法律规定: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这三种情况之一,要返还彩礼。嫁妆一般是女方的婚前财产,归女方个人所有;但是如果夫妻双方有财产约定,约定了嫁妆婚后归双方共同所有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在我国传统的婚嫁习俗中,结婚彩礼和新娘嫁妆都是很重要的。自古以来,结婚都少不了探讨彩礼与嫁妆的事情。那彩礼和嫁妆是什么意思呢?彩礼和嫁妆比例多少合适?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彩礼和嫁妆是什么意思
1.结婚彩礼
现在我们所说的彩礼,就是古时的提亲聘礼,是男方送给女方的结婚礼物。如果男方想和女方缔结婚姻关系,就要准备好彩礼,去女方家提亲。彩礼分为彩礼钱和礼物,还有一些地方要准备三金或者五金,这些都是男方准备的。
2.结婚嫁妆
结婚嫁妆是新娘出嫁的时候,带到男方家的东西。嫁妆包括财物、首饰和结婚用品等,这些东西是女方父母为女儿准备的物品,是属于女方的物品。条件一般的女方会准备衣服、被褥等嫁妆,条件好的女方会准备车子房子等嫁妆。
二、彩礼和嫁妆比例多少合适
1.看家庭情况
彩礼和嫁妆的比例,没有硬性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双方的具体家庭情况。如果男方家经济条件好,可以多给一些彩礼。如果女方家经济条件好,也可以多准备一些嫁妆。不管是彩礼还是嫁妆,都是为了让这对新人的婚后生活更好过。
2.看地方习俗
一般来讲,彩礼和嫁妆的比列是成正比的。男方给的彩礼越高,女方给的嫁妆也越高。至于具体的标准,还要看地方习俗。在某些地区,新娘嫁妆是新郎彩礼的数倍,嫁妆高于彩礼。而有些地区,嫁妆是彩礼的八成,比彩礼要少。
总结:
以上内容就是结婚彩礼和嫁妆的具体意思,希望能帮到大家。不管是送彩礼还是送嫁妆,都有很多的讲究。新人在准备彩礼或者嫁妆的时候,一定要提前了解当地的婚嫁习俗,避免出错。
1、彩礼:常指聘请时给的表示敬意的礼物。日常生活中,也多用于订婚时,男家给女家的彩礼。一般为结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钱或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物品;二是礼金。这是没有标准的数字,也没有硬性的规定,视乎自己或自家的经济实力和两人婚后生活的计划来做综合考虑,来决定给多少聘礼。 2、嫁妆: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结婚用品,如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在古代嫁妆是女人的私人物品,又称为“陪嫁”。妇女在结婚时带到她丈夫家里的钱、物。亦称“陪妆”、“妆奁”。
彩礼,又称财礼、聘财等,我国自古以来婚姻嫁娶的习俗,男方家庭为了表达对女方家庭的重视和诚意,会在结婚前给女方一笔彩礼作为聘礼,这就是彩礼,而这个彩礼也会在结婚的时候作为嫁妆带到男方家里,这就是嫁妆。彩礼和嫁妆是什么意思 彩礼,是中国古时婚姻缔结时,男方给予女方的聘礼或嫁妆,又称财礼、聘财等。彩礼在中国各地区的习俗不一。嫁妆又称陪嫁,是中国女性出嫁时,娘家给的陪嫁品。在中国,嫁妆的多寡也代表了女方家庭对女儿的重视程度。彩礼和嫁妆的区别: 彩礼是男方给予女方的聘礼或者说是礼金,而嫁妆是女方出嫁时娘家给女方的陪嫁品,也是娘家人对女儿的爱和祝福。
彩礼是男方上门提亲时赠送给女方的结婚礼物,包括彩礼钱和礼物两部分,而嫁妆是新娘出嫁时,从家中带到男方家中的物品,比如财物、首饰、结婚用品、汽车等,并且嫁妆和彩礼的比例主要由家庭经济状况所决定。彩礼和嫁妆有哪些含义彩礼在传统风俗中,指的是提亲时的聘礼,也就是由男方赠送给女方的结婚礼物,一般由彩礼钱和礼物两部分组成。嫁妆指的是新娘结婚出嫁后,带到男方家里的东西,主要包括财物、首饰、结婚用品等,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女方父母为女方准备的,属于婚前个人财产。彩礼和嫁妆的比例是根据家庭情况决定的,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准备的彩礼和嫁妆较为丰富,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准备的彩礼和嫁妆相对较少。而且部分地区的彩礼和嫁妆比例成正比。
彩礼是男方或男方父母赠送给女方的财物,嫁妆是女方父母赠给女方的财物。
彩礼是以结婚为条件,男方赠送给女方的,属女方所有,嫁妆是女方父母赠与女方的,所以嫁妆的权益全部归女方所有。
彩礼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嫁妆属于个人财产。
结婚后离婚的,男方可以请求要彩礼,而嫁妆是女方个人财产,不得要。
法律分析:彩礼和嫁妆如果都是婚前获得的,就都算女方的个人财产。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才可能是夫妻共同财产,而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或者是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彩礼通常情况下是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彩礼带有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赠予性质,接受彩礼本身就蕴涵着对方答应结婚。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目的达到,这种赠与行为就有效存在,彩礼归受赠人所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法律分析:结婚彩礼嫁妆是属于个人婚前财产。司法实践中,嫁妆一般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因此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女方为结婚购置的嫁妆,虽然是在结婚登记以后,举行结婚仪式之前购买,但夫妻双方没有实际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的劳动和收入。购买财产的资金大多是女方的父母或其他的近亲属,少数也有夫妻一方婚前个人的收入。在审判实践中,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对该类财产的归属一般不持异议,认为女方陪嫁的财产就是其个人财产,男方购置财产就是男方的财产。这样处理起来也比较符合风俗习惯,当事人容易接受,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