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陶瓷茶具的特点(陶瓷茶具哪里产的最好) - 戎宏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陶瓷茶具的特点(陶瓷茶具哪里产的最好)

更新时间:2025-05-10 22:11:48 阅读量:64

本文目录

  • 唐代陶瓷茶具有哪些特点的呢该如何保养
  • 陶瓷茶器造型设计是什么装饰特点有哪些
  • 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为什么都被称为陶瓷茶具
  • 用陶瓷茶具泡茶有什么好处

唐代陶瓷茶具有哪些特点的呢该如何保养

唐代的茶具品种比较繁多,每一种的作用之界限细致.如前所述,《茶经·四之器》个罗列甚详,共开列28种茶具的名称,并描绘和阐述其式样、结构,详细列举了诸茶具在煮茶饮茶每一步骤中的运用。陆羽笔下的煮茶饮茶用具的主器及附属器中,明确提到陶瓷质地的茶具有:复、搓箕、熟孟、碗。复.即釜或锅,“洪州以瓷为之”,并认为:瓷质的接,虽然雅致好看,但不够坚实耐用。轻盈,就是放盐的器皿,“以瓷为之,圆径四寸”,造型是盒形,或瓶形,或壶形。熟盂是贮盛开水用、“或瓷,或沙,受二升”,也就是说瓷制或陶制,可盛水二升。瓷碗,越州产的为上品,鼎州、婺州的次;岳州的为上品,寿州、洪州的次。陆羽描述瓷质茶碗,不仅谈到出产地和排名,还详细地介绍瓷碗釉色和茶汤色的关系,以及造型、容量等。 如果说《茶经·四之器》中提及的唐代饮茶器具只是文字记载,那么,1987年4月在重建陕西扶风法门寺塔时,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塔基地宫中出土的成套饮茶器具中发现的大批稀世珍宝,却提供了唐代的宫廷伙茶器具的实物证据,说明唐代社会饮茶之风的兴盛。法门寺唐代茶具同时出土的《物账碑》记载:“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幅七事共八十两。”结合实物分析表明,“七事”是指茶碾,包括碾轴(堕);罗合,包括罗身、罗斗(合或盒)、罗盖,以及银则、长柄勺等。从碾子、碾轴、茶罗于等器箕有的铭文看,这些器物制作于唐咸通九年至十年(868mdh869年),又有“文思院造”字样。文思院是宫廷手工工场,这表明这些茶具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同时,在茶罗于、银则、长柄勺上,还有器成后留下硬物刻画的“五哥”字样。王子是唐蹬宗李摧(860一873年)时,皇宫中对唐僖宗李促(874mdh888年)小时的爱称。这些茶具乃由唐僖宗供奉。从法门寺出土的饮茶器具并不止“七事”,还有盐台、笼子、茶碗、茶托等物。法门寺地宫所藏饮茶器具,自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封存,1987年出土,已有1120多年历史。法门寺出土的金银精制的饮茶器具品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等级的茶具。琉璃茶具的出土表明唐代的琉璃制造业已相当发达。特别是瓷质茶具的出土,揭开了历史上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秘色瓷”之趁。“秘色瓷”最先是根据宋人的解释而提出的。在中国陶瓷史料中,五代十国时,吴越国饯氏曾下令在越窑生产供立空使用的器物,庶民不得使用,以示皇威,亏是这一类青瓷器谓之“秘色瓷”。此类瓷器釉色音绿碧玉,釉质晶莹润澈。唐俗宗供奉的16件越窑产瓷的出土,才揭开“秘色瓷”之谴;同时,还将原来推测最早始于五代十国的秘色瓷茶具,提早至唐代中期或支子。

陶瓷茶器造型设计是什么装饰特点有哪些

陶瓷的外形,外形如同一个人的身形,线条要分明,匀称,协调,当一个接受臃肿驼背的人站在你面前,你肯定会感觉到不舒服,而陶瓷的外形一定要有精神,或挺拔,或饱满,或秀美等等。

宋代的斗笠盏这个是以直线为主的一个造型,气足这边微微的有一点点内弧线,然后组成了这个斗力盏灯外星唐人有诗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诗句让人感受到身心超然物外,从容自在,随性而行,返璞归真的一种意见,这也是我们当下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一种情怀。宋代斗笠盏简单而经典的造型一直延续至今。

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挑选瓷器茶具,其实我们首先可以来观察茶具的釉色,好瓷器讲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表面温润洁净,用灯光照射透亮无瑕,釉面无斑点、小孔、气泡等瑕疵,可判断为好瓷器。听听叩击茶具发出的声音。用手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茶具表面氢气发出的声音,一般磁化程度好的无损伤的瓷器敲击的声音应该清脆悦耳,耳质量较差的茶具则声音相对沉闷沙哑。

摸抚摸茶具表面。质量好的辞职茶具的釉面光滑而不涩,手感柔滑细腻,经过一看、二听、三摸之后,基本上可以断定瓷质茶具的优劣。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选择不同器型和纹饰的茶具,如果我们想知道,我们买的壶好不好用,主要是要看它的出水和断水,出水量快出水稳定的情况下这一把壶基本上就非常不错,如果出水不好,我们使用的时候不仅容易被烫伤,而且会弄脏桌面。所以我们挑选一把好的茶壶是非常重要的。

陶器茶具和瓷器茶具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为什么都被称为陶瓷茶具

用陶土烧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烧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

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

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茶具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坚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用陶瓷茶具泡茶有什么好处

用陶瓷茶具去泡茶的话,好处真的非常的多,首先这种材质的茶具密度非常的大,这样就不会吸水了,就不会改变茶的浓度,让你在品茶的时候,会觉得这个茶更加的好喝,而且白色的瓷器茶具中还能看出这个茶的颜色,会让人更加的想喝这个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