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LCD用于显示的物质,即液晶,是介于液态和固态的材料,需要灌装到一个盒子,这个盒子就是两片玻璃贴合在一起,中间有空间,那是灌装液晶的空间。而OLED用于显示的是固态材料,只需要在一片玻璃上沉积该显示材料。
那个在外表用清洁济擦擦吧,如果可以正常使用就不要拆,液晶显示器拆开也没什么好奇的,如果你不懂维修就不要去拆那个很容易坏掉的,坏啦就报废啦要买新的,记得要先拆液晶屏在拆硬屏保护玻璃,在拆液晶屏时手要轻一不小心就报废啦,
TN—LCD O.1~l_1mm 钠钙玻璃、硼硅酸玻璃SrN—LCD O.7~l_1mm 钠钙玻璃、低碱玻璃TFT—LCD l_1mm 无碱玻璃
TFT玻璃基板的条纹,如果是指在非点亮的情况下,目视检查看到的水波纹状现象。一般在1.0MM以上厚度的很少有,这种现象在TFT前制程会发现,一般不会采用。发生可能性很小。在厚度为0.8,0.6或以下的基板,发生可能性较大,因为这些厚度的玻璃经过了薄化,在化学薄化过程中会因为蚀刻速率等因素导致产生水波纹。轻微的可以通过抛光处理OK,严重的抛光也无法修复的,行业中基本上没办法可以搞定了。这个现象也是体现薄化厂技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玻璃,但属于是高透光的玻璃,其韧性比普通玻璃要好的多。液晶屏幕造价昂贵,其成本一般占了整台笔记本电脑造价的40%,同时它的物理特性使其成为笔记本电脑中最为脆弱娇贵的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朋友对笔记本液晶的不正确习惯,从而影响了其显示效果或缩短了使用寿命。 笔记本电脑采用的LCD一般可分为TN、STN、DSTN、H PA、TFT,其中TN、STN在现有产品中已经极少采用,我们所能见到的基本是采用DSTN、H P A和TFT的型号,其中又以TFT最为常见。
液晶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器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是非常的有技术含量的,液晶玻璃基板的要求是要非常的平整的,这个是非常的考验技术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三种。不同的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是有不同的优势以及特点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
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
生产平面显示器用玻璃基板有三种主要之制程技术,分别为浮式法(Float Technology)、流孔下引法(Slot Down Draw)及溢流熔融法(Overflow Fusion Technology)。“浮式法”因系水平引伸的关系,表面会产生伤痕及凹凸,需再经表面研磨加工,故投资金额较高,惟其具有可生产较宽之玻璃产品(宽幅可达2.5公尺)且产能较大(约达10万平方公尺/月)之优点;“溢流熔融法”有表面特性较能控制、不用研磨、制程较简单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产制厚度小于2mm的超薄平板玻璃,但生产之玻璃宽幅受限于1.5米以下,产能因而较小。浮式法可以生产适用于各种平面显示器使用之玻璃基板,而溢流熔融法目前则仅应用于生产TFT- LCD玻璃基板。以下仅就上述三种制程技术分别说明如下:
浮式法:
为目前最著名的平板玻璃制造技术,该法系将熔炉中熔融之玻璃膏输送至液态锡床,因黏度较低,可利用档板或拉杆来控制玻璃的厚度,随着流过锡床距离的增加,玻璃膏便渐渐的固化成平板玻璃,再利用导轮将固化后的玻璃平板引出,再经退火、切割等后段加工程序而成。
以浮式法生产超薄平板玻璃时应控制较低之玻璃膏进料量,先将进入锡床的玻璃带(Ribbon)冷却至700℃左右,此时玻璃带的黏度约为108泊(Poise;1泊= 1g/cm·sec ),再利用边缘滚轮拉住浮于液态锡上的玻璃膏,并向外展拉后,再将玻璃带加热到850℃,配合输送带滚轮施加外力拉引而成,以浮式法技术拉制超薄平板玻璃如图三所示。
浮式法技术系采用水平引出的方式,因此比较容易利用拉长水平方向的生产线来达到退火的要求。浮式法技术未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厚度小于2mm超薄平板玻璃之主要原因乃系其无法达到所要求的经济规模。举例来说,浮式法技术的一日产量几乎可以满足目前台湾市场之月消耗量;如果用浮式法技术生产超薄平板玻璃,一般多系以非连续式槽窑(DayTank)生产,因此该槽窑设计之最适化就显得相当重要。
流孔下引法:
就平面显示器所需的特殊超薄平板玻璃而言,有不少厂商是使用流孔下引法技术生产,该法系以低黏度的均质玻璃膏导入铂合金所制成的流孔漏板( Slot Bushing )槽中,利用重力和下拉的力量及模具开孔的大小来控制玻璃之厚度,其中温度和流孔开孔大小共同决定玻璃产量,而流孔开孔大小和下引速度则共同决定玻璃厚度,温度分布则决定玻璃之翘曲,以流孔下引法技术拉制超薄平板玻璃如图四所示。
流孔下引法制程每日能生产5 ~ 2 0公吨厚度0.0 3 ~ 1.1㎜的超薄平板玻璃,因铂金属无法承受较高的机械应力,因此一般大多采用铂合金所制成的模具,不过因其在承受外力时流孔常会变形,导致厚度不均匀及表面平坦度无法符合规格需求为其缺点。
流孔下引法必须要在垂直的方向上进行退火,如果将其转向水平方向则可能会增加玻璃表面与滚轮的接触及因水平输送所产生的翘曲,导致不良率大增。这样的顾虑使得熔炉的建造必须采用挑高的设计,同时必须精确的考虑退火所需要的高度,使得工程的难度大幅增加,同时也反映在建厂成本上。
溢流熔融法:
系采用一长条型的熔融帮浦(Fusion Pump),将熔融的玻璃膏输送到该熔融帮浦的中心,再利用溢流的方式,将两股向外溢流的玻璃膏于该帮浦的下方处再结合成超薄平板玻璃。
利用这种成型技术同样需要借重模具,因而熔融帮浦模具也面临因受机械应力变形、维持熔融帮浦水平度及如何将熔融玻璃膏稳定打入熔融帮浦中的问题。因为利用溢流熔融法的成型技术所作成的超平板玻璃,其厚度与玻璃表面的质量是取决于输送到熔融帮浦的玻璃膏量、稳定度、水平度、帮浦的表面性质及玻璃的引出量。
熔融溢流技术可以产出具有双原始玻璃表面的超薄玻璃基材,相较于浮式法(仅能产出的单原始玻璃表面)及流孔下拉法(无法产出原始玻璃表面),可免除研磨或抛光等后加工制程,同时在平面显示器制造过程中,也不需注意因同时具有原始及与液态锡有接触的不同玻璃表面,或和研磨介质有所接触而造成玻璃表面性质差异等,已成为超薄平板玻璃成型之主流。
由于无碱玻璃有特殊成分配方且在热稳定性、机械、电气、光学、化学等特性及外观尺寸、表面平整度等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标准规范,故其生产线调整、学习时间较长,新厂商欲加入该产业之技术门坎则较高。
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工艺有哪些,以及液晶玻璃基板的这些生产工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样的,这些小编都已经在上文中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了。液晶玻璃基板在国内的生产厂家有不少,这个是材料比较的经济的一种生产线,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液晶玻璃基板的好坏是会决定很多的东西的,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多的了解一下液晶玻璃基板。
中国能做康宁玻璃。
康宁先后在中国大陆建设拥有四座玻璃基板工厂,分别位于北京、重启、合肥和武汉。中国大陆将成为康宁全球最大的玻璃基板生产基地。
在此之前,康宁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各已经设有两座玻璃基板工厂,在韩建有一座玻璃基板工厂。但是这些地区近些年来少有再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新增产线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
康宁认为,从2019年开始,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市场,而且产能还在不断攀升。这拉动了全球玻璃基板市场的增长,2016年到2021年,全球玻璃基板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其他地区需求增长基本停滞。
但是中国大陆不断投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让不少人产生产能过剩的担忧。华星光电又有一条11代线项目协议签署。接下来还有新的产线陆续公布。
但是面板产能增加的同时,电视平均尺寸正在提升,全球电视市场的平均尺寸每年增长1.5英寸左右,对电视面板面积的需求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平均尺寸每增长1.5英寸,就大约可以消化掉一条8.5代液晶面板线的产能。
康宁会一直关注显示市场的健康发展成长,会在根据保持供需平衡的前提下角度进行投资。康宁显示科技部全球总经理张铮强调,玻璃基板市场目前总体来说供需十分平衡。
康宁正在配合京东方10.5代线建玻璃基板生产线。康宁合肥10.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已经量产。
尺寸为2940mm3370mm的10.5代玻璃是当今市面上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能为65英寸、75英寸电视提供最为经济的面板切割方案。合肥工厂所生产的10.5代玻璃基板为Corning EAGLE XG Slim玻璃。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60寸及以上的大尺寸电视市场将以高于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康宁表示,合肥10.5代液晶玻璃基板工厂的投产是康宁显示科技业务达成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康宁能够生产全球最大尺寸的玻璃基板,以满足全球范围内大尺寸电视不断增长的需求。
接下来,康宁同样会配合京东方武汉10.5代线建设一座新的玻璃基板生产线。8.5代及以下的玻璃基板可以通过船舶或者汽车运往液晶面板工厂,只是如果运输周期过长可能出现库存等问题。
但是10.5代玻璃基板尺寸太大,难以放在集装箱运输,这会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和运输效率的降低,所以现在10.5代玻璃基板工厂都紧挨着面板厂而建。
这样能够保证在最短的距离内以最经济高效的传输方式、速度交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