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启屏蔽访客功能,允许调试
让孩子自己做。幼儿园大班数学练习题学前班数学组合是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初步学习数学的定义进行布置的作业,家长是不可以帮助学生做的,需要让孩子自己做。1、首先让孩子自己打开数学练习题学前班数学组合题目。2、其次让孩子根据题目进行解答。3、最后让孩子做完后检查。
幼儿大班数学题型有如下说明。
大班的数学题可以考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如10+8=18,20-2=18等等。也可以出一些简单的应且题一样,如8个同学站成一队做操,从前面你是第几个呢,这种题是考小朋友的思维能力和前面的加减法是有区别的。再来如12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从前面数,它是第6只,它的后面有几只鸡,用12-8=4只就对的。
数学能力要从小培养,因为这关系到了孩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幼儿期2至6岁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诱发了孩子很大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把握这一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初入学时的数学水平有密切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填空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1.图片--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苹果7个、梨子3个。
2.小动物卡片(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看图列6的算式
1.出示图片:4个大皮球,2个小皮球
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
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
3.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
如 4+2=6 2+4=6 6-4=2 6-2=4
二、看图列10的算式
1.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
2.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
“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
3.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
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
(1) 7 + 3 = 10
苹果是7个(部分数),梨了是3个(部分数),总体是10个(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2)10 -?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10是总数,3部分数,7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 - 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
1.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
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2.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
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
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
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
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
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
书面练习;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幼儿园数学智力题1、现有2个水桶,一个装满恰好3升,另一个装满恰好5升,还有一个大水缸,里面盛满了水。问:如果要[精确]地从水缸中取出4升水,最少要几个步骤呢?要求:不许用除了这2个桶之外别的容器。2、现有2个薄木板制成的箱子,一个只比另一个大一点,用眼睛无法观测判别。问:怎样判断这2个箱子哪一个大一些,哪一个小一些?要求:不许使用任何量具或参照物。3、有2根外形、颜色、重量都一模一样的铁棒,一根是纯铁棒,另一根是磁铁。问:怎样分辨它们?要求:不许使用任何其他的工具4、我有一个饼铛,一次最多能放2张饼,现在我要烙3张饼,每张饼都要烙2面,每面用5分钟,问烙熟这3张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怎样烙呢?5、在一张15米见方的地毯正中央,放着一顶皇冠,现在不许上地毯,也不许用任何工具,能拿到那顶皇冠吗?6、开一瓶香槟酒的时候,不小心把塞子在瓶口外面的部分弄断了,如果不破坏瓶子,也不在塞子上开洞,能喝到酒吗?7、有一个大箱子,要1000公斤的力才能推动,如果每个人能使出100公斤的力,让第一个人手推箱子,第二个人的手放在第一个人的背上,以后每后一个人都把手放在前一个人的背上,那么推动这个箱子要多少人?为什么?8、有一根一头粗一头细的树枝,放在天平上称,第一次把细的一头放在盘子里,用手托着粗的一头,第二次把粗的一头放在盘子里,用手托着细的一头,哪一次天平的视数更大一些?为什么?
10 以内的数学习心得:1) 10 以内的分解组合要动手操作实物,a) 孩子的思维发展,一定是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逐步递进的,b) 要理解数量关系,不能平嘴说说,要顺着幼儿的思维发展规律2) 10 以内的分解组合要循序渐进(4岁半以后, 从5以下的分解,熟练后再做6的组合,一个一个做,直到10为止)3) 家长指导语要简练, 不要啰嗦,表述要准确,不要是是似而非,不药误导孩子的思维。若想学好数量关系思维, 必须要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数量关系思维及其如何变换,没有之一。只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才能掌握数字的运算规律,才能从逐一加减,才能进位加法,借位减法的相关巧算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之数量关系思维。通过下列5个步骤,即可实现幼儿的数量关系思维的形成,就可成为所谓的学霸。1. 在数的分解组合中,引导孩子理解加法的数量关系:例如:5的分解组合,1) 5个糖果分2个盘装起来,2) 分开后再数数,3) 告诉孩子5是一个整体,5里面既包括了3,也包括了2,4) 3和2 是加数, 5 是合数5) 整体比每一个部分都大, 加数都下于合数, 即 5大于3, 5页大于2。2. 在数的组合中,理解减法计算的数量关系:1) 用盘子装5个糖果,先要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整体2) 让孩子了解从整体5中拿走3个开心果,让孩子数数还剩几个?3) 让还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拿走3就是减去的意思4) 理解被减数5,减数就是3,差数就是25) 减法就是拿走,求剩下的是多少? 整体减去知道的,得出不知道3. 运用数的分解组合,理解加法计算中部分与部分的位置互换关系1) 将2个盘分别装2个和3个糖果,让小孩数数2) 互换两个小盘,在数数,3) 3+2=5, 2+3=5, 就可告诉孩子加数的位置互换后,不影响合数。4. 运用数的分解组合,理解加法计算中两个部分的互补关系1) 利用道具,摆出8的分解组合 如下: 1+7 2+6 3+5 4+4 5+3 6+2 7+12) 引导孩子注意观察左边的数字,是递增的关系,二左边是递减的关系3) 让孩子了解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互补的关系